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遠~廬山東林雜詩

  ◆慧遠(334-416)

  東晉詩僧、佛學家。雁門樓煩(今山西甯武)人。年青時勤奮好學,博覽儒經,尤善老莊。21歲時聽名僧道安說法,乃棄而習佛。在太行恒山出家 後奉師道安之命,南下弘法,入住廬山,建東林寺。他率衆行道,昏曉不絕,大力弘法之余。常與名士陶淵明、謝靈運,名僧鸠摩羅什等往還。402年,與劉遺民等共建“白蓮社”,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成爲“淨土宗”的開山始祖。慧遠居廬山叁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流俗,每遊山送客,常以虎溪爲界。他是繼道安後東晉一代的佛教領袖,提倡彌勒淨土法門,被後世淨土宗尊爲始祖。僅存詩一首,爲我國最早描繪廬山勝境的佳作。

  廬山東林雜詩

  崇岩吐清氣,幽岫棲神迹。

  希聲奏群籁,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遊,徑然思所適,

  揮手撫雲門,靈式安足辟。

  流心扣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叁益。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決志悟道的理趣詩。

  公元400年仲春,慧遠率弟子叁十余人同遊廬山石門,寫下了這首感懷詩。

  前四句寫山林臯壤間景之幽邃:氣息清新,幽谷深深;群籁輕歌,山溜滴響。後十句寫冥遊感懷:在“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的林巒中,深感佛道兩家均以出世爲旨,以忘情山水爲樂,理無隔閡。明了此理既可身騰九霄。無須在俗世振翅奮爭;且感悟佛道,比知曉交友之道,得益良多。

  遠公寫景,深得後人勝譽,沈德潛之《古詩源》稱其“高僧詩,自有一種清奧之氣”。又彙佛玄于一統,宣超然出世之旨,理涉古文化諸多領域,深刻反映了東晉時代的社會思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