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宗教
宗教是一種群體社會行爲,神秘化信仰。它包括指導思想,組織結構,行爲規範,文化內容等方面。中國文化認爲,有一個創始人,有崇拜的對象爲宗;有一群追隨者,有一定祭祀儀式爲教。西方文化的宗教是聚集的意思,就是一群人爲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發展到同一信仰,同一信念,爲了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有一神教和多神教,一神教是指起始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靈的宗教。
佛教的真正意義是指佛陀的教育,不是以崇拜佛、菩薩爲宗旨和目的,而是學佛作佛的教育行爲。通過學習和修行的次第圓滿,從而達到和佛一樣的覺悟。所謂;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只是學與未學、迷與悟的差別。
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神”爲目的;而佛教是以自覺、覺他爲目的。宗教在佛教的術語裏是,自證爲宗、化他爲教。而現代的佛教的形式,尤其是學佛的居士中,有些人把淨土宗當成宗教來信仰,誤認爲阿彌陀佛是萬能的主,一句佛號、一本經、把往生極樂世界當成升天堂一樣。不學習教理,不明白覺悟的真理,不知道斷煩惱的解脫之道,實在是誤解了淨土宗的真實義。【觀無量壽經】上說:欲生彼國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可見往生淨土不是一句佛號念到底,象祈禱上帝一樣能去了的。要具足衆緣遠離貪嗔癡內心清淨了,才能和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而得生淨土。阿彌陀佛不是誰念彌陀就偏向誰,而是善業和菩提願衆緣具足了就能連接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淨土宗的目的不只是往生,而是自淨其心,修菩提願、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經雲;心淨則佛土淨,通過事項的尋歸,達到理性的深入實相。所謂;生則要生,去則不去。往生不是從這裏到那裏,而是思想境界的轉換,善因淨業具足了,臨命終時由願力,“自力、他力”把娑婆的業因轉換成淨土的果境,不是單一的信仰和無修的僥幸想法所能達到的。【大珠和尚入道要門】中說;“欲生淨土當淨其心,心若清淨所在之處皆是淨土,若心不淨,所在之處皆爲穢土,淨不在土而是在心”。往生的衆緣中有“受持叁歸”一項,其中皈依“法”是皈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不是一部經。因爲一部經概括不了佛法大意,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需要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只有廣學多聞才能打開智慧之門改變無知和愚昧的執著,所以叁歸當中要我們甯可舍去生命也要受持皈依叁藏十二部一切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