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願行

  【信願行】

   修淨土宗首先要了解“信願行”,“信願行”叁資糧是往生的正因。實際不論修什麼宗都需要修資糧,資糧就是修行的目標.方向.動力和條件。信爲道願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不單指信仰,還有信心的意思。信仰是感性認識,信心是理性的認識。有些信佛的人把“信願行”的“信”只當做信仰,忘卻了對佛法的理解和認識,就容易忽視對佛法的學習和明解。只有認識了佛法才有信心“學佛”修行,就如求生西方淨土,要具足信願行叁資糧。人們通常把“信”當做是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願”是發願要去,“行”是專念一句佛號。這是對佛法的片面認識和對往生的意義不明確。如果只信仰有極樂世界發願要去,那就沒有修行的過程了,和其它宗教往生天堂有何區別?

   佛教的信指的是信念,叁十七道品裏的“五根”.“五力 ”中的“信根,信力”不能說是信仰根和力,若這樣講就鬧笑話了。這個“信”是指堅固的信心和信念,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缺少信心和信念,否則就做不成功。往生淨土是需要對淨土宗有了解和認識後才能生起願生淨土的信心,這種信念不是單一的信仰所能産生的。我們知道心淨則佛土淨的自然道理,就能推理出往生的可能性,也就會有信心修淨土法門。修行不是盲目的信仰寄托,而是思想行爲完善和覺悟的過程。

   《觀無量壽經》中說:“欲生彼國當修叁福”,其中就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信”還有深信因果的意思。信願行是因,往生淨土是果。“願”不只是發願要生西方,而是發菩提願。爲什麼要發願呢?人們的思想理念和行爲造作都來源于願力,發願不只是要達到什麼目的,還能潛移默化的成就一個思想理念和菩提心。如果只是發願要去極樂世界,也只能是自私的想法。“信.願.行”的“願”還有發菩提大願的意思,只想自己往生就帶有自私的貪嗔癡,不是菩提願。菩提心發的願是覺悟有情和利益衆生的願,這樣的願才能成菩提果和往生淨土的資糧。世間都提倡“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何況佛教更不可能教導人們學自私,自私的願也不是生淨土的資糧。。“行”不單只念一句佛號,《觀無量壽經》裏說往生淨土應修叁福,“一.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具十善業。二.受持叁歸具足衆戒,威儀不犯。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些行動和願力才是正行。

   念佛的目的是讓人們不貪嗔癡,生起慈悲平等心來,單念佛號若不淨心只是自私的祈求。佛是覺者,念佛就要念佛的智慧和大悲願力,從而念的轉煩惱成菩提。單念佛號不念佛的慈悲大願改變不了人們的煩惱心,滅不了貪嗔癡也就淨不了心,心若不淨那還是往生不了淨土。

  

✿ 继续阅读 ▪ 禅就是指頓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