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與戒律
學佛.持戒修行佛法,要知道戒與戒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戒:是規範的意思。
戒!是法。是釋尊傳授給我們的,規範自己的思想行爲.清淨身心.解脫束縛.回歸清淨至善本性的修行方法。
戒律:是束縛的意思。
戒律!是由僧團依大多數僧衆的意願製定的,並非是由釋迦牟尼而定。戒律的産生,標准著僧團內部開始逐漸地出現了階級劃分。
要想真正了解戒律的製定過程,必要對釋迦牟尼傳法時代有個正確的認識。在釋迦牟尼最初傳法的時候是沒有戒律的。隨著釋尊教化衆生的增多,僧衆們經常聚居在一起參修佛法,也就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僧團。
在僧團的集體生活中,必要對僧團的生活進行管理。所以,就依僧衆們對僧團生活的共同意願,製定了管理僧團內部生活的製度。
最初的僧團是一種高度的民主生活。無論您是修行佛法十年,還是當天發心皈依叁寶的,只要您加入這個僧團,就具有對僧團生活共同管理的權利,但要經過僧團全體僧衆開會共同決議。任何人,包括“釋迦牟尼”在內也不能獨斷專行。不象現在寺裏這樣,寺廟裏的一切財務與權力,都由主持與方丈一人或一個小集團支配。而這些管理僧團生活的製度,隨著時間逐漸地演變成了戒律。成爲了僧團內部一些人或一些小集團,用以維護自己特權的工具。授戒時間越早.越多,權利就越大,也就形成了僧團內部的階級劃分。
所以,戒律是由僧衆共同製定的,由釋迦牟尼隨順僧衆的意願而宣布實行的。(我們現在來看看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