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禅的目的,就爲著開智慧,求解脫。要專心致志來參“念佛是誰?”參到極點,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幹二淨。吃飯、穿衣、睡覺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這時候,風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綿綿密密地念“誰”字。這一念,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什麼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的境界;也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地步,與宇宙合爲一體,打成一片。
古時高僧大德,他們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謂“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到無人、無我的境界,哪有時間去打妄想呢?認爲浪費一分鍾的時間,就會把開悟的機會錯過了。所以拼命地參“念佛是誰?”找不到“誰”字,永不休息。找“誰”字,就是控製妄想最佳的辦法。
在揚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當初他在參禅時,參到“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的程度,什麼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誰?”有一天,要去小便,因爲專心參“誰?”綿綿密密地參,所以誤走到天王殿,在韋陀菩薩座前,當做廁所,正要小便時,擡頭一見韋陀菩薩瞪著眼睛,舉起寶杵,嚇得清醒,知道走錯路,急向韋陀頂禮,忏悔過錯,祈菩薩原諒。
爲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因爲妙度禅師用功專心,一心一意參“誰”字,別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天王殿誤做廁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學妙度禅師,不去廁所小便,來到觀音臺上小便。故意這樣做,那就離道十萬八千裏。要知道妙度禅師不是學某某人的行爲,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誰?”精神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所以才有這種現象,你想故意學走錯路,那是大錯而特錯。就是有這種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謂“差之絲厘,謬之千裏”。在禅堂裏不用功修行,坐在那裏打妄想,引磬還不響?開靜可以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飯的妄想,還不到吃飯的時候?肚裏餓的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數時間,已經過去十二天了,還有九天就功德圓滿,快點過去吧!免得造罪。
人家打禅七,希望時間越長越好,能有開悟的機會;他坐在禅凳上,好像坐在針墊上,時刻不安甯,不是換腿,就是伸腰。人家在入定,他在想入非非,妄想重重。既然是這樣,何必來打禅七?裝模作樣做什麼?幹脆不要來參加,免得自找苦吃。
可是要知道,想了生死,應該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睜眼看見生死問題,閉眼不忘生死問題。要念玆在玆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堂不是念玆在玆想了生死,而是念玆在玆打妄想。唯恐妄想打少了不夠本,這是多麼可憐!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鍾也不可打妄想,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生死大事沒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樣的悲哀。所以在參禅的時候,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可以空過,也不放松。時時刻刻用功修行。用功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自然就有感應。有了感應,功夫才能相應。就是已經開悟,也要再接再厲向前進,不可躲懶偷安,化城自困,到此爲止,不向前走。有這種思想,就是修道的絆腳石。
妄想,明明知道辦不到,爲何還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爲何不收拾幹淨?這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毛病,明知所以犯。說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執東執西,著男著女,把寶貴光陰浪費掉了。
打禅七的時間最寶貴,乃是不容易遇到的良機。在這期間內,把一切妄想抛到九霄雲外,讓心清淨一下,專想“念佛是誰?”不要打閑岔,大家努力來參!參!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