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十四
[原文]
勸進行者
夫學佛初門,大悲是菩薩正轍;利他要行,勸進乃淨業勝因。晉社群賢,願祈生于安養;十方海衆,忻出離于娑婆。痛嗟生死之難逃,堪歎無常之期速,可不景行前哲、導彼後昆哉?勸一人二人以至多人,是佛門之法施;念一佛二佛以至萬佛,趣樂土之玄猷。
日課千聲佛名,積月至年則有叁十六萬聲佛;積而不迨,亦幾于佛地乎?日行小善一事,積月至年則有叁百六十善事;積而不迨,亦幾于君子乎?爲愚爲小人而不通忏悔,同禽獸者良由不學,亦無勸進之人也。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此世尊之勸進也。《語》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仲尼之勸進也。
勉爾同盟熏陶淨行,或正月五月九月爲一集,或半年一年叁年爲一期。深植善根,普皆回向;常爲道侶,更互相資。一人退墮則協力提攜,一人舍凡則遞相照顧。雖不能弘教利物,亦可以溫故知新。豈不見,施人一錢,人稱受惠;益人一語,彼豈無知?財施則濟一世之貧,食施則濟一日之命,法施則令人出世,其功德讵可比倫?財施如燈,止明一室;法施如日,遍照大千。吝法而不勸修,累劫沈于黑獄;推己而行化導,現生則是阿彌。
敢冀運慈,遞相勸發,以斯悲願,結此淨緣。拔滯溺之沈流,出輪回之捷徑,齊登樂土,圖報佛恩。可謂“未度者令度矣”。 [消文]
勸進行者
初入學佛之門,培養一顆大悲心是菩薩道最主要的內容;對于念佛法門來說,利他最主要的行動就是勸進行者,這也是淨土修行中極爲殊勝的資糧。
東晉慧遠大師與群賢共結蓮社,共同發願求生西方;十方海會,聖賢雲集,都只爲出離娑婆。修行之人當知生死難逃、無常迅速,業刀無情,獨木難支,世出世間成就事業者,都離不開同道;古德尚且結社共修,勸進互勉,我們怎麼可以不亦步亦趨、老實效仿呢?並且我們還應該將共修共進的觀念,傳給後來的修淨者。勸一人二人以至多人念佛,將極樂世界彌陀願力布施給衆生,這是佛門最大的法施;念一句二句以至于萬句彌陀,是西歸之路的最玄奧深邃的義理。
修淨土者如果每天給自己定下持名念佛一千句的功課,一年下來就有叁十六萬聲佛號;就這樣堅持不變的話,也就幾乎達到佛地了?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善,一年下來就有叁百六十件善事;就這樣堅持不變的話,也就幾乎成爲君子了?
愚人和小人之所以最終會走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和禽獸相近之處首先就是自己不學,其次就是身邊缺乏勸進的良師诤友。佛經中說“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這是世尊在做勸進行者的事情。《論語》中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孔聖人在做勸進行者的事情。
勸勉你的親友共同發願,熏陶淨行,可以正月、五月、九月集中到一起組織一次共修,也可以半年、一年或叁年爲一個階段。深植善根,普皆回向;生生世世常爲清淨道侶,彼此互資互勉。如果有一人墮落六道,就共同齊心協力地去救拔;如果有一人舍凡證聖,就乘願再來化度有緣。
一般修淨之人,雖然不能弘教利物,也能夠溫故而知新。難道我們不知道,向人布施一錢,對方也會生受惠感恩之心;象這樣勸進行者,對方難道會無覺無知嗎?財物布施可以濟一世之貧,食物布施可以續一日之命,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布施衆生可以令人出世,這功德如何可以比量啊?財物布施如燈,只能照明一室;佛法布施如日,可以朗照大千。學佛的人如果有法不傳、貪吝保守的話,會累劫沈于黑獄;反之,如果能夠由己及人善行化導的話,現生就是阿彌陀佛。
在此鬥膽希望大家運慈悲心,互相勸進,以此勸進的悲心,廣結西方無上的善緣。勸進行者,是救拔沈溺的衆生超越輪回的捷徑。依此勸進齊登極樂之邦,共報彌陀慈恩。這樣可以稱得上是“未度者令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