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六

  《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六

  [原文]

   奉事師長

   古德雲:“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友。”是知:師者迷途之明導,暗室之慧燈,苦海之舟航,人天之眼目。恩逾父母,德重乾坤。弟子所以事師,不敢慢易也。豈不見舍全身而求半偈,斷一臂而扣真乘,以身爲座而奉師,腰石負舂而續祖,賣心肝而學般若,投火聚以證菩提。方之古人,深爲慶幸;奉師學道,可不勉哉?

   應知:出世投師,須求正見;參方請益,莫附邪宗。要明罪福之因由,審辨正邪之利害。正則成佛,邪則成魔。打鬥不遇作家,到老翻成骨董。是以,如來知師非而舍去,夫子擇善者而從之。觀古聖之如斯,何今人而不爾?況當末運,多有邪師,凡欲修行,切莫親近。但存正念,終值明師;要了大緣,慎忽容易!

   是故,弟子事師,即同事佛也。可謂四事供養豈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

  

  

  

  [消文]

   奉事師長

   古來大德曾經這樣說過:“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友。”可見:老師是迷途中明眼的向導,是暗室中智慧的明燈,是苦海中度人的舟船,是六道中人天的眼目。恩情超越生身的父母,大德比天地更重。所以說,學生對待老師的敬重,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變化。大家難道沒有聽說過嗎?釋迦因地中爲野幹,曾經爲求半偈而舍身供養夜叉;慧可爲求心法,曾經向達磨斷一臂而求法;釋迦因地中,求法于提婆達多善知識,曾經以身體爲法座;惠能因爲在五祖寺腰綁重石舂米踏碓,而最終成爲第六代祖;薩陀波侖菩薩爲求般若,賣心肝而供養;《華嚴經》中勝火婆羅門菩薩教善財童子,投入供養而得叁昧。這些古人尊師求法達到如此境界,我們尊師學道,怎麼可以不見賢思齊呢?

   大家應該明白:想要了生脫死,求得出世法,必然要拜正知正見的老師;參訪求教,不可以追隨邪知邪見的老師。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罪福的因由,明辨正邪的利弊。正則成佛,邪則成魔。如果一開始遇不到明師,最終也不過象骨董一樣,曆古而不化。因此上,釋迦太子一發現外道師父的不究竟,就毅然舍去;孔夫子拜師也是學習老師的長處。即使是古來的聖人尚且如此,爲什麼現在的人竟然不明白這個道理呢?何況正到末法時期,多有邪師說法,因此凡是想真心修行的人都萬萬不可親近邪見之師。只有抱定正念,最終會遇到明眼的老師。想超越生死輪回,擇師千萬要謹慎,不可疏忽大意,把擇師當成一件容易隨便的事情來看!

   所以,學生對待老師,就應該象對待佛陀一樣。可以這麼說:廣修四事供養,怎麼可以嫌麻煩呢?即使是萬兩黃金,作爲老師也是可以消受得的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