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學佛者最重要的是什麼

  初學佛者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這麼看:修行什麼最重要,要看你目前最需要什麼,什麼就最重要。也就是先要知己知彼。

   “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的學佛的程度深淺;“知彼”就是知道成佛是怎麼回事,中間需要經曆什麼風景,成佛的標准是什麼。

   對于不同的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內容也不同。如果你是羅漢二乘,最重要的是轉小向大;如果你是菩薩,最重要的是百劫相好,六度行滿;如果是叁惡道衆生,最重要的恐怕是得人身。

   要想知道當前學佛什麼最重要,就要看如何給自己“定位”了。比如:有人說“心就是佛”,還問我,“你有心嗎?如果有,你就是佛了。”我聽後無話可說,因爲他給自己的定位是“佛”,既然已經是佛了,還有什麼可修可學的呢?因爲佛是無上士,是無學位,已經沒有什麼再值得學的了;如果你已經把自己定位爲“佛”了,當然也就沒有可修可學的了。倘若你還把自己定位爲“衆生”的話,即使是金剛後心的等覺菩薩,也還是有學有修的;也應該謙虛從事。倘若當學時沒有求學的誠懇態度,那就成了貢高我慢了。以上所說的是初學佛者要“知己”。

   古語說“學然後知不足”,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後,然後才可以進步,才肯低頭向人家求教。求教求教,有求才教;反之,不求就不教。《易經》中的“蒙卦”代表教育,爻辭中不是就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嗎?意思是先需要學生有求知欲,然後教師才去教的意思。

   如果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自然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了。

   我覺得學佛就象叁個人去某地旅遊一樣。第一個人是故地重遊,下車後直接上路,這對他來說已是輕車熟路了。第二個人沒來過,但他聰明,爲了不走冤枉路,直接請個導遊上路。第叁個人同樣沒來過,但他更聰明,幾元錢買張地圖上路。

   如果你是乘願再來、倒駕慈航的,便是第一個人。如果你尊師重教,有明師指點,便是第二個人。如果你好學,解悟教、理、行、果,便是第叁個人。

   藕益大師在《教觀綱宗》中說:“未開圓解,不可辄論修證;縱論修證,難免日劫相倍。”經中有言,正法時期是證道堅固,修行者多,證果者也多;像法時期是修行堅固,修行者多,證果者少;末法時期是鬥爭堅固,人連佛法的脈絡都理不清了,各執一詞,所以鬥爭堅固啊。

   只有持自己身份應持之戒,講自己身份應講之話,這是保住人身不失的法寶。我認爲,這也是末法修行第一重要的。

   第二便是“依教奉行”。佛所說的言教,是我們今天唯一可以與佛陀溝通的渠道,體悟佛語,多聞多思,是我們樹立佛法知見的唯一方法。如果離開經教,我就不敢確定對方講的是否是佛法了。而且經教中有修行法門、修行次第、分真果位,足可以量我人之短長,稱我人之斤兩。如果離開經教,談學佛就完全沒譜了。

   這是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以戒爲師、依教奉行。到人家裏不能亂翻東西,這雖然不是戒律規定,可也算是爲人的操守。學佛之人先從做人起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