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王叁昧念佛直指》晨語 叁昧儀式第十五

  《寶王叁昧念佛直指》晨語

  叁昧儀式第十五

  

  念佛法門嚴建道場之事,並供養儀式,及預治衣服鞋履,更衣沐浴,門頰出入,方便正修。禅誦忏禮等清淨法則,具如慈雲尊者忏儀等文,此不再具。

  晨語:叁昧的儀式應學而熟之,方能如理如法。

  如所期日至,當于七日之前營理庶事俱畢,必先使身心靜定,期于忏內障盡行圓。又起首必六齋日。又期日之前或叁日或七日,佛前香花淨水等供,不宜不謹,蓋有佛天先降森嚴此處,辟除魔事穢惡等障,使行人于道場中叁昧成就故。于此道場,當作淨土想,作解脫處想,作寶所想,作定得往生想,無輕視之。又當反觀世間無窮之苦,如得避冤,永不再入,又不可將平日難割舍事,蘊之于心,存其余念。與正忏時作障,使勝行不進虛喪其功,恐難再會。

  晨語:准備工作應在修叁昧法之前完成。而且應敬重佛菩薩與天神護法等的降臨。還應有正觀存心,護念令淨,否則與叁昧難以相應。這些都應一一注意。

  儀雲:不得刹那念世五欲,行者十人已還,多則不許。須預審擇其人可不,觀彼平日行止無大粗過,或信根淳厚,離諸卒暴,音聲和雅,儀軌端莊,受人約束。爲生死故,不生悔惱,肯存謙下,可作同修。若無是人,止四叁人亦善,或一已尤妙,不可失察反使敗壞軌則惱亂清修。又于衆中,宜推尊一人德重行熟者,或別請久爲師範者,作方等道場之主,主行忏事,使一衆觀其儀禮,聽其舉揚作大依止。于中或時示現逆順之相,毋見過失,其人亦可審已謙辭或赴或止,其禮誦儀式,或拜或跪或坐或立,叉手合掌恭敬旋繞,皆當一一端莊雅重,收視隔聽,攝境歸心。未達者當問先覺,慎勿自恃其力使身心搖動或欹或倚,衆雖預集,當于隔宿之前沐浴盥漱,搗服履等。使道具如儀,忏首鳴引磬,領衆入道場,除內護十人外,余不許同入。

  晨語:擇同修之伴侶,請主事負責領衆,以及進入道的事宜。

  各周旋繞香了,依修忏位,朝佛叁禮以祈感降,禮畢環繞立定,主忏出衆白文一篇,贊佛贊水,乞祈叁寶加護證明。俾于正修之時,無魔無障,必生淨土。禱畢就舉過去正法明贊,念大悲咒七遍,如意輪咒七遍,毗盧灌頂咒七遍,主忏候舉咒之時,即以手執水盂,于香爐上請熏,約半卷許,方傳與右邊之人,次砂次香次華亦然,如是右旋展轉叁匝,叁咒畢。複舉大悲咒,周圍灑淨,及各處欲經過所,先明燈已,當最前挑燈照路;次則執盂灑水;次捧盤撒砂;次提罐行香;後隨處散花,領衆從佛座後轉。先于道場內,右繞熏灑,圓滿叁匝,使砂水邊皆遍。次從道場外及施生處所,到禅悅堂,亦繞轉一匝;次淨廚;次東淨浴室。脫著處,晏息處,間處及要路,凡行及經過處,或繞彼屋皆當熏灑一匝。是故以灑爲界,名爲結界。

  晨語:淨壇結界的儀式。

  經雲:界如金剛城牆,蓋遵此義。又撒沙者,搗土淨地結地界也。灑水者,即去垢鎮疆結方隅界也。行香者,使香雲如懸蓋于空結虛空界也。散花者,顯瑩結鮮明莊嚴法界也。如上一切法用悉是我大悲聖主及神咒力加持,故砂水到處爲佛寶土,以是因緣,邪魔不能入,外道不能壞,而我叁昧可成也。又此界相慎不可破,若破此界,便爲不祥,必使一衆道行難成多障。

  晨語:結界的意義。

  何謂界相?界相有二:有內有外,內界相者,即修忏道場四方際畔是也。外界相者,即屋際外八方砂 水到處是也。

  晨語:內界相與外界相。

  內入出至外界裏必止,越外界爲破界,外人入至內見外必止,越內見名破界。或辦事人以手指及衣裾,入內界簾幕內一分許,亦爲破界。或葷穢惡人入外界片時,亦爲破界。破界之兆不吉可知。若如經旨,則當重建道場,再行忏悔,乃能遠破界之相也。行人不畏哉!

  晨語:破外界與破內界。

  其有身心之力不及,于此法行不能具修,若欲但修五時者,當止日中時。欲修四時者,又止夜中時。欲修叁時者,又再止日後時。若欲但修二時者,唯在早晚之間也。又行雖隨意而立,立定之後不許改易,但可增相待,不可退減。縱有病緣官事,亦當想念,豈可隨或勤怠。或興或廢,朝立暮改,使其正行不純一也。

  晨語:方便修的幾種類型。

  今欲修此道者,必先取彼念佛法則及淨土經忏咒等,前後排布,如意多少,安頓谛當,再叁審實我能行不?譬如有人,浮身渡水,察水遠近,不致疲絕,而乃渡之。行人亦爾,觀自勤怠,觀法廣略,而乃取之。不當趁一時之勇而立即時而廢,又不可別有誦持心不專注,如人發箭,心一則中。念佛法門亦複如是,若能行純心一,應念得生遊戲極樂,于一念中所獲功德,豈易量哉!

  晨語:示“行純心一”的重要,關鍵在借儀軌修法而與彌陀相應,證入叁昧。這是與密乘儀軌的法義是一致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