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神識尚未脫離色身,猶有知覺存在,必須等到全身冷透,神識完全出離,才算是真正的死亡。所以在斷氣之後,神識尚未完全脫離之前,乃是心靈最爲痛苦之際,畢生種種情景,于刹那間曆曆重現,此是悲苦交集時刻。倘若見到了平生有所執著的人,勢必令其遭受莫大的精神沖擊,從而牽動神識,喜怒無常而莽撞痛苦地邁上死亡之路,怎麼忍心啊?
第八、切勿哭泣
臨終之際,尚未昏昧之時,有二方面的忌諱。一忌家屬與病者作溫柔暧昧的軟語,以世情牽纏,徒增恩愛之悲傷;二忌臨床揮淚,未死先哭,喧嘩吵鬧,擾亂正念,令病者心生悲戀、執著,或將淚水滴亡者身,觸動其情執,使之不忍離去,而深受無可奈何的極苦。若是此等情形出現,縱然彌陀極力接引,亦將無濟于事,因爲臨終者若沒有能力與彌陀相應,其結果就只能墜落叁塗更受大苦了。
或有人說:“父母劬勞,養育深恩,臨別之際,竟未能淚眼相送,豈非不孝?”吾人以智慧深思,與其啼哭哭也不能令死者複生,不如強忍悲痛,做些利益亡者之事。倘若不能忍受別離之苦,也應該回避一下,到其他地方進行,以免病者聽聞而生情執之痛。據說:隨侍在身邊的人呢如果悲啼涕淚,對于臨終人而言,猶似雷聲冰雹。最恰當和重要的,應該是鼓勵病者念佛,並爲其助念,令病者的心念貫注于佛號。
有一位在家居土,平日裏念佛精進,曾感得佛現身,往生前數月即預知時至。俟時候一到,自行沐浴更衣完畢,召集蓮友助念,此時他的相貌十分莊嚴自然愉悅,居士也表示佛已現前。不料業障突然現前。他的元配夫人在旁助念,小妾陡然闖入,啼哭不已,搖撼居士的身軀。此時,居士自己也覺得尚未跟佛往生,還在執著情感,割舍不下,潛意識中就對佛說:“放不下小妾!”然而,他的病勢已很沈重,遂不能支持下去,面色泛黑,蓮友加緊助念,仍無法奏效。應該切記“往生是平日放下之功夫”。能否往生,端視日常生活是否用心了。
古時有夫妻二人,信佛持齋,鹣鲽情深。一日夫死,妻悲傷啼泣,夫聞此聲,心生愛念,神識即隨此念投入妻身,爲鼻孔中蟲。妻悲泣時,自鼻孔墮下一蟲,欲以腳踐踏,一僧出言阻止。妻驚疑而問其緣故。僧答以:“汝夫奉持齋戒,本應生天,因聞汝悲泣,致投生爲汝鼻孔中蟲。”故當冷靜叁思,自身是否萬緣放下?是否予人希望、予人方便?應感恩佛陀安排,不以抗拒心態面對世界。恒不與衆生敵對,永不與命運爭吵。何以自古以來,念佛者衆而安祥往生者寡?就是因爲未能于心性上下功夫暨臨終時錯誤處理所致的。
第九、切勿吹打吵鬧、燒紙錢等
傳統習俗,在人死之後,馬上延請民俗樂隊或彈唱團夥,敲鑼打鼓,彈唱喧鬧,破壞了亡者的環境,完全沒有顧及亡者之心靈感受。然在亡者斷氣之後的二十四小時內,神識還沒有離開肉體,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幹擾,致令亡者煩躁不安,思緒混亂苦惱不已。所以不應于此期間吹打吵鬧。如欲熱鬧,也要在二十四小時之後,再行不遲。實則,此等吹打毫無必要,對亡者無絲毫益處,徒增其煩躁而已。
另外,許多習俗都在人死之後燒紙錢,如焚化冥紙、往生錢、燒紙厝、紙車等燒紙紮冥具,以及接棺、乞水、辭生、戴頭圈、著草鞋、哭喪棒、梅花球、撐傘送葬等,還有拜腳尾飯、塞手尾錢等亦應革除。這些都是以陽間的觀念,強加在亡者身上而已,並沒有實際上的作用,反而汙染環境,使亡者減損福報,有弊無利,切不可爲。
第十、切勿殺生靈、食葷酒
病者飲食,應以素食爲主。臨終之際,需要有人助念,助念者盡量不食酒肉五辛;其余相關親人客友也不應大食酒肉;更不可殺害六畜生靈。因爲殺生靈、食葷酒,破壞了臨終者清淨安甯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正念和情緒,從而導致難忍之痛苦。
無量劫前,有孝女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鼈及其卵,死後墮地獄,經光目持念佛的名號,做諸功德,才得以出離地獄之苦。殺生之罪,果報無邊,由此可見。
弘一大師曾言:“殺生之人,現生即短命、多病、多難、無子及不得生西也。命終之後,先墮地獄、餓鬼、畜生,經無量劫,備受衆苦。地獄、餓鬼之苦,人皆知之。至生于畜生中,即常常有怨仇返報之事。昔日殺牛羊豬雞鴨魚蝦等之人,即自變爲牛羊豬雞鴨魚蝦等。昔日被殺之牛羊豬雞鴨魚蝦等,或變爲人,而返殺害之。此是因果報應之理,決定無疑,而不能幸免者也。”
虛雲老和尚則說:“佛製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殺戒。殺戒若持,輪回自息。殺業之始,無非以強淩弱,或貪圖口腹,或因財害命,故有人殺人,畜殺畜等,都屬于嗔殺、慢殺。若貪口腹而殺者是屬癡殺。然將他肉以補己身,豈君子之所忍爲哉?”
印光大師亦曾雲:“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凡是動物,皆知疼痛,皆貪生怕死,不可殺害。若殺而食之,則結一殺業,來生後世,必受彼殺。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
乃至太虛大師亦告誡:“能不食肉,殺念乃除;能除殺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災厲自無。于是人生仁壽,皆可期于賢聖,世界清淨,永能保其安樂。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種,人若食之增長淫欲,因淫欲故愈貪食肉,因食肉故愈貪淫欲,遂令人身變成畜身!愈淫愈殺,愈殺愈淫,妄殺妄死,亂淫亂生,生死死生,不獲解脫。人所食肉,皆從殺來,殺習沿傳,殺機時動,遂令殺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從物及人。炮火彌天,刀光蔽地,人之與人,殺以繼殺,屍積千裏,血流百川!由人殺人,供禽獸食,殺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漁獵、屠劊之者,使人類中有此一類專以殺生害命而圖利謀財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
唐朝的寒山大師見人娶親,實則新婦乃其祖母投胎,席上賓客則爲其畜養之牛馬轉世,鍋中豬牛雞鴨皆是其六親眷屬所轉生,是以悲唱偈雲:“六道輪回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座,六親鍋內煮。”生命景象之迷悟升沈如此,豈不令人感慨萬千啊!
《楞伽經》說:“爲利殺衆生,因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獄。”《楞嚴經》也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而依經典所說,殺生當墮叁途受報,及至報盡,轉生爲人,尚須遭短命、多病之苦。
就科學上而言,人類亦宜吃素而不宜吃葷。癌細胞系于血液呈酸性反應時始行滋生,攝取肉類、卵類、酒類等,雖具極高熱量,但將導致血液呈酸性。爲中和酸性,保持細胞滲透壓的鈣會因此減少。倘鈣之數量銳減,滲透壓即産生變化,鎂將自細胞中釋出,使細胞老化,此時,附著于老化細胞皺壁中之病原體立即侵入,使細胞突變而致癌。倘能攝取蔬果等堿性食物,無適合癌細胞生長之環境,身體方不致成爲培植癌細胞之溫床。印光大師曾言:“肉乃穢濁之物,食之則血濁而神昏,發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潔之品,食之則氣清而智朗,長健而難老,以富有滋補之力。”
就人體結構來看,人類之消化系統、牙齒、下巴與草食動物較類似,而迥然不同于肉食動物。曾經學醫出身的孫中山先生即曾言及:“素食爲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爲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共認矣!”又說:“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
米勒爾醫師曾就兩只老鼠做實驗,分別飼以葷食及素食,結果素食老鼠壽命較長,對疾病之抵抗力及複原力均較強。何以如此?這是因爲動物被殺時必心生恐懼,致使體內生化作用改變,産生無量毒素。再說,有些不肖的飼主爲令動物迅速生長而注射各種化學藥品,故食其肉者,亦將化學物質攝入體內。再者,動物體內或有寄生蟲,或感染疾病,食用之後,反生害處,所以素食之利必大于葷食。
以上僅是就因果報應和科學醫學方面來探討食肉之壞處,如果從破壞臨終者的環境角度來看,一切衆生都是貪生怕死,殺生之場地必定充滿嗔恚、報複、怨恨之氣息,直接影響了臨終者的氛圍,如此殺戮驚恐之怨氣,必使臨終者倍加煩躁哀痛。
中國傳統稱婚嫁喪葬爲“紅白喜事”,凡是遇到喪葬哀事,就宰殺生靈,大擺宴席,吃肉喝酒無所顧忌。而臨終者雖然肉體毀壞,但神識依然清醒,正是孤苦淒涼之時刻,睹此情形,心如刀絞,恨之入骨。由此嗔心,又墮惡道,孝順子孫于心何忍啊?所以必須戒殺禁酒。
總之,上述這十條務須“禁止”之行爲,都是破壞臨終者外在環境的做法,而亡者又是心知肚明、有口難言,天下沒有比這樣的欺人做法更爲殘忍卑鄙了。盡管許多行爲都是活著的親人難以忍受之痛苦反映(如哭泣、嚎叫、碰觸等),但許多做法(如大肆吃肉喝酒等)都是活著的人自己愛面子、講排場而已,並未真誠爲亡者著想,還借人死之名義豪飲,亡者更是冤枉無辜啊!如果是真心關懷親人,就必須在這關鍵時刻,忍受一己之哀恸,全面爲亡者的安祥幸福著想。切記切記,切勿作出擾亂、障礙臨終者心緒的過激行爲。
2、提供正面影響的關懷
我們真心地關懷臨終者,不但不能給他們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還要幫助臨終者營造正面的氣氛,畢竟常人很難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候走近死亡,也不可能事先做好適合死亡的環境布置。因此,在環境方面也需要予以改善,提供正面之關懷,因爲適當如法的環境,非常有利于臨終者對人生最後時刻的把握,也有利于臨終者對生命真相的體悟。
第一、提供安息的場所
如果到了病重而回天乏術之時,或者年老接近死亡之際,就要安頓一個幹淨安甯的地方。一般人都喜歡死在自己的家裏,如果已經藥石無效,那就盡快送回家中,讓臨終者能夠于熟悉的環境中斷氣,壽終正寢。這樣,他的心靈就比較安…
《超越死亡·第四章、正面關懷——死亡爲光明之回歸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