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五、禅心百問

  五、禅心百問

  禅人的一句話頭,勾勒出一幅禅畫,讓悟的人自悟,使迷的人總迷。于是禅河揚波,聖水入流,觀者深究其源,知者了無所得也。

  1問:什麼是道?

  答:不在一切地方,又遍于一切處的那個是道。

  2問:那麼什麼不是道?

  答:理解與追尋道的人不是道。

  3問:什麼是佛

  答:離一切想象分別的那個“知”即是。

  4問:什麼人不見佛?

  答:心中沒有佛與有佛的人都見不到真佛。

  5問:爲什麼會有生命?

  答:緣于無生的道所以緣起生命。

  6問:爲什麼有輪回?

  答:在夢中自己常演自己的戲。

  7問:爲什麼人類有愛?

  答:情生。

  8問:爲什麼有情?

  答:淨性流入所緣而動。

  9問:爲什麼人類有恨?

  答:觸犯。

  10問:如何能不生煩惱?

  答:智生。

  11問:如何能生智慧?

  答:不見煩惱。

  12問:如何才能不見煩惱?

  答:心無分別而了知如幻。

  13問:如何才能做到心無分別?

  答:照知念源,空空而悟。

  14問:什麼是一念未生前本來面目?

  答:從來無人見過。

  15問:那麼我去問誰?

  答:試問自心。

  16問:問到後來一切都沒有了,心也找不到了怎麼辦?

  答:正好一把擒來。

  17問:真是大好時光!

  答:如是如是。

  18問:如何是禅?

  答:證入心靈的原本狀態。

  19問:如何是法?

  答:證入的方法與規律。

  20問:修禅有什麼好處?

  答:結束流浪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

  21問:禅法應該如何學?

  答:印入心地,啓開靈智,突破一切,回歸真實。

  22問:學禅出家與在家有何區別?

  答:禅是超越一切形式,又能方便示現任何形式的一種自在生活。

  23問:如何找到真正的禅師?

  答:能使萬法歸一而化,能使諸疑頓消于一念,能使悲苦拔濟于目前,能使智眼洞明于當下者,乃知是真正禅師。

  24問:學禅的人對于學業、工作、事業乃至家庭等問題持什麼樣的態度?

  答:以清淨心去安住,以智慧去抉擇,以真誠心去對待,以方便法去實施,以無礙來透關,以圓明而成就!

  25問:人有時會産生不好的情緒,如煩燥、無聊、苦悶、不安、恐怖、希求等心態時怎麼辦?

  答:看破、放下、不見、無住、不想、不著、轉移、向上。

  26問:如果仍然不安心怎麼辦?

  答:試試禅修的方法,或與智者對話,或看有智慧而幽默的書籍。

  27問: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什麼?

  答:在認識上、在欲望處、在手中、在腳底下。

  28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答:非言語之所到。

  29問:如何是個中本有之禅?

  答:人人所具,非可授受。

  30問:爲什麼講“識取釣頭意,莫認定盤星?”

  答:諸法未形,真迹已現。

  31問:湛愚老人的《心燈錄》過在什麼處?

  答:解中定實,知處難忘。

  32問:那麼現代樹立師法的人還有禅麼?

  答:若不破盡師弟法境之執,則必入邪外,則禅道被汙染了。

  33問:學禅的人到後爲什麼連禅也沒有了?

  答:妙圓無住,大消無爲,倒卻門前插杆也。

  34問:說自己有悟證的人還有禅麼?

  答:語墮不識真,標榜總生過。

  35問:論他人是非的人是禅人麼?

  答:汙水流自臭心田,未淨何堪論短長。

  36問:樹自己門派,反對它宗的人還有禅麼?

  答:瞎卻天下人眼,一起下無間去。

  37問:倡導佛法不圓的人,有何過?

  答:偏墮、行誤、無歸,不是癡迷一法,便是狂亂天下。

  38問:禅以何爲笑?

  答:禅以非笑而笑,無目的非有爲。

  39問:禅人見惡人時其心如何?

  答:心無惡念而顯現惡相,無取無舍。

  40問:禅人見善人時其心如何?

  答:善本無善,不妨以善而善之。

  41問:世界毀滅在誰的手裏?

  答:世界的破壞與毀滅屬于心靈的極度自我與排他性,發展一切手段爲己所用。

  42問:什麼是維系世界和平安定的根本要素?

  答:道人之道與道的教化與流布,使心靈與萬物得以複原,使混亂的因果律得以持續,人性的本態將重被發現。

  43問:爲什麼真正的道意與道人總是被彎曲、被打擊?

  答:這正體現了道的無上價值與道人的無量功德,魔總是要致力于破壞道的。

  44問:如何面對魔的打擊?

  答:心中不見不受,妙化無著,自性依然一片淨朗無礙,則魔即恐怖而逃之。

  45問:爲什麼不用法來鬥爭?

  答:道人不著法用,不立對象,無鬥爭心,光明豈與黑暗鬥?

  46問:爲什麼說道在當下?

  答:因爲真性在無念中流動,妙明在作用處放光,空靈在顯現裏含容。

  47問:如有人拈花對師微笑。以示禅機,老師將如何以對?

  答:轉身不顧,因無意可會也。

  48問:有人請老師品茶時如何?

  答:對面清談,何曾有佛!

  49問:如何是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

  答:只可惜不識,若識得眼即墮地。

  50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答:離父母未生前道一句來。

  51問:禅悟人還有煩惱也無?

  答:不見有不落無,正于此時,了然無事。

  52問:如何對待目前之念?

  答:如真珠走盤,似水銀墮地。

  53問:徹悟自性外,還有更高的法嗎?

  答:于虛空外豈有物耶?

  54問:閱禅人智慧之語應否記持而守之?

  答:死在句下。

  55問:如何會而超之?

  答:全然自心,不見禅語。

  56問:爲何一切法均是佛法?

  答:一念不生全體現。

  57問:禅人爲什麼不許出頭?

  答:兔角豈非異物?

  58問:根本智已得如何再向上?

  答:轉!

  59問:如何是差別智?

  答:似鏡子照物。

  60問:如何是法界圓明?

  答:吃飯穿衣。

  61問:事上不圓時如何?

  答:逝水清波,真源活潑。

  62問:如何紀念恩師?

  答:一口吞進,全體吐出。

  63問:如何對待同門?

  答:一箭穿透,一個不留。

  64問:如何參學善知識?

  答:即心而照,不言而明。

  65問:如何說法?

  答:無法可法,無說而說。

  66問:如何爲人師表?

  答:佛魔一如後,隨機演示。

  67問:什麼是禅的綱宗?

  答:甚深的一個黑洞,走過後卻豁然開朗。

  68問:有人考驗禅機,答不出來時怎麼辦?

  答:現成話一一拈出。

  69問:禅人有時在世俗中被俗人欺時如何?

  答:還有這個在!

  70問:遇到公案看不懂時如何?

  答:一一堪過。

  71問:夢中見佛與師父來時如何?

  答:猛然喝退,原來無夢。

  72問:覺得佛法如大海,難窮其數時如何?

  答:未徹在!

  73問:覺得佛法無多子時如何?

  答:其數無窮,應用無虧。

  74問:如何會一切融入自心?

  答:正會之時,無法亦無心。

  75問:大事已畢的人做什麼?

  答:戲中叁昧,空谷回音。

  76問:突然命終時如何?

  答:靈明處處是家鄉!

  77問:如有佛國淨土,蓮花妙相出現時如何?

  答:不曾昧著。

  78問:禅人如見修行人見行有錯時如何?

  答:過在錯見,若無對錯,妙機即現。

  79問:看聖人的經論,看到無一字時如何?

  答:正好自看。

  80問:如何解讀佛經?

  答:透出自家寶藏。

  81問:如何寫禅文章?

  答:不許有一字在胸。

  82問:如覺得自己有悟智,有玄妙時如何?

  答:瞎卻天下人眼。

  83問:張揚善與破斥惡的人還有禅麼?

  答:正鬧在。

  84問:不見佛祖,不度衆生的人是什麼行?

  答:清風裏轉身,妙聲中不聞。

  85問:悟人忽遇知音時如何?

  答:莫激動。

  86問:對自己不滿意時如何?

  答:私心未盡。

  87問:還有向外尋求時如何?

  答:偷心未死。

  88問:安享天真時如何?

  答:雲自飄而水常流。

  89問:圓明直顯時如何?

  答:不許看。

  90問:有神通現前時如何?

  答:埋向無明山。

  91問:忽覺得自己超過師父與佛祖時如何?

  答:與魔無異。

  92問:那爲何以又說超佛祖境界?

  答:一片天真,不曾安佛祖于心頭也。

  93問:如何修奢摩他行?

  答:泯絕知知,阒爾然無寄。

  94問:如何修毗婆舍那行?

  答:有無雙照,中觀曆落。

  95問:如何是禅那之行?

  答:有無雙非,一性天真。

  96問:如何是成就相?

  答:空淨之後顯德,德備之後圓歸。

  97問:如何是大中觀?

  答:法法無不法。

  98問:如何是大手印?

  答:即體雙運,全性而真。

  99問:如何是大圓滿?

  答:妙明智光,圓達真性。

  100問:如何是淨土?

  答:性淨明體,一遍一切處。

  101問如何是往生?

  答:感應道交,光中化顯。

  102問:如何是開悟?

  答:從此不迷。

  102問:如何是見?

  答:不見見。

  103問:如何是行?

  答:余光全收體中圓。

  104問:如何是修?

  答:花好月圓慶升平。

  105問:如何是證?

  答:登堂入室居正位。

  106問:如何是不入證?

  答:遍界是道更無道。

  107問:如何是定慧等持?

  答:無兩頭可落。

  108問:如何是淨名?

  答:千經萬論的背後。

  109問:如何是菩薩的不二?

  答:對面不相識。

  110問:如何了生死?

  答:醒後不再夢。

  111問:如何度衆生?

  答:舟橫古渡口。

  112問:無背無向時如何?

  答:蓦直去。

  113問:如何起機用?

  答:無一法當情。

  114問:如何透叁關?

  答:直向虛空外,更莫兩邊看。

  115問:如何是王中王?

  答:下下人。

  116問:如何是道中要訣?

  答:不從他得。

  117問:如何是趙州橋?

  答:橫身向下,予人方便。

  118問:如何是忘卻來時路?

  答:不曾回頭找。

  119問:不識字的人如何聞經典?

  答:溪聲山色。

  120問:爲什麼禅宗不立文字?

  答:道不得。

  121問:爲什麼諸祖又有諸般言說?

  答:遍虛空是廣長舌。

  122問:悟後的人還須護念麼?

  答:不有不無時自知。

  123問:禅人突出個人時如何?

  答:埋卻多時。

  124問:如何是大開圓解?

  答:知一切理的所歸,了一切事的因緣,明白心識的根本,徹見諸法的實相。

  125問:如何是大徹大悟?

  答:放手歸來更無疑,一腳踏翻毗盧頂。

  126問:如何是叁身佛?

  答:靈性的空間是法身佛,靈能的功德是報身佛,靈妙的顯現是化身佛。

  127問:如何是敬佛之最?

  答:敬一切衆生即佛的時候。

  128問:如何是誦經之最?

  答:人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佛法的時候。

  129問:如何是持戒之最?

  答:叁業清淨的連染汙的地方都沒有。

  130問:如何是念佛之最?

  答:一切的顯現都成了佛的境界的時候。

  131問:如何是無礙自在?

  答:在一切磨難痛苦之際與興旺榮耀之極時,其心仍然不動,仍然清淨,如本無異。

  132問:悟道的人應當做什麼?

  答:安住于道而行于非道。

  133問:發大願的人應當如何深入?

  答:把願力化作行動之後,形成自然的道力而無作于願行。

  134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答:是一事?是一理?是一境?是一智?是一念?是一佛?

  135問:都不是時如何?。

  答:參透這個都不是的時候,即可知歸處。

  136問:修道人除了覺性不迷外,是否還要保持能量不漏?

  答:能量入俗則成業緣,能量入真則成妙明,含養妙明于真性之中而不動,道即成矣!

  137問:成道之後如何?

  答:山自巍巍水自流 。

  138問:還度人也無?

  答:仰止于山者自高而樂,賞識于水者自清而智,山水無爲也,而度者自度。

  淨明山人于二00叁年七月二十九日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五、禅心百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