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培福修慧,資糧圓滿

  培福修慧,資糧圓滿

  ---慧光和上開示---

  

  

   學習佛法兩件事:福慧,要平行走、平行學、平行修。

   學佛,福也要修、智慧也要修。

  

   福是爲利益衆生。

   比如說,我們自己福德因緣不夠的時候,行事就會有很多的障礙不能滿願。

   你有什麼心願,你想要去完成它,就是做不到。

   因爲在世間做什麼事情,一定是衆因緣和合、不是一個人能完成,不是一個想法、一個念頭就能完成,是要很多的因緣聚集,然後才能把事情辦好。

   福德因緣就是平常有結善緣。所以當我們一個善念升起,想要完成什麼好的事情的時候,因緣自然就會聚集過來,善緣成就、福報的果就現前。

   爲利益衆生,像我們一念慈悲心,想這個衆生好苦,我想幫助他,但是平常沒有修福就算你想也不能滿願。

   所以平常修福是爲了利益衆生,因爲當我們起這樣善念的時候想要幫助衆生,因緣自然就具足。

  

   衆生重視福不重視智慧,大部份的人都這樣。

   因爲福馬上可以看得到、智慧看不到太抽象了。

   所以重視福、不重視智慧。

  

   菩薩要攝受衆生,因爲如果因爲菩薩平常不修福,不跟人家結善緣,所以他各方面的條件不是很好。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他在攝受衆生時,衆生會對他所說的法引起懷疑:

   你自己都把自己照顧成那個樣子、你怎麼能夠用那個來幫助我呢?

  

   你一定要把你自己照顧好,因爲你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所以你講說的法才能攝受他。

   他能夠看到你的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他看不到你內心的智慧,但是因爲你外在很好,所以你所說的法他容易接受。

   你平常修福跟他結善緣,行善才能建立信心,所以入群衆當中沒有障礙。

   我們平常修福跟衆生結善緣,那個衆生就容易度,因爲他會相信我們不是想要傷害他,是要幫助他。

  

   福要修、智慧更要修。

   福是世間的基礎,但是唯有智慧,讓我們得到突破得到超越。

   但是不可以只停留在福。

   如果你這些福報增長一點、你的智慧增長一點,你的心打開一點,你的生命提升一點。

   這個叫轉福變成智慧,把我們的福報轉成智慧。不然只是在耗損我們的福報而已。

  

  ---------------------------------------------------------------

  ◎ 摘自慧光和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