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上心、出離心、菩提心

  增上心、出離心、菩提心

  

  --慧光法師--

  

   學佛有叁種心,其中發心是你的動機:你爲何學佛

  想一想,自己問自己,我們爲什麼要學佛

  

  

   學佛有叁種動機、叁種心:

  

   第一種發心叫「增上心」。「增上」就是希望自己更進步、更好。「我現在享有這樣的福德與因緣,希望未來我能比現在更好!」這就叫「增上心」。

  

   第二種發心叫「出離心」。因爲增上心是一種歡喜修善的善心,而有出離心者在增上心的基礎上,了解這世間的福德與快樂是暫時的而非永久的。就像我們人生的幾十年雖然過得快樂,但總是有結束的一天。修行人了解生命與這世間的快樂、福德都是無常的,所以他求出離生死,便發起願意超越生死的出離心。

  

   第叁種發心叫「菩提心」,建立在前面兩者之上。有菩提心者,擁有增上心的發心,修善法之善心,努力的在世間修學善法並增廣自己的福德,同時又希望出離生死,積極的學習佛法、開啓智慧,但不以自己解脫爲目標,反而以度衆生得解脫爲目的。

  

   經過看待與觀察,持菩提心者會如菩薩一般認爲這一切衆生都是他的親人,沒有人與他無關,會升起這種慈悲的心、想要利益衆生的心,這種心就叫「菩提心」。

  

   所以菩薩要發起菩提心,是否要先有增上心

  他要願意修善、歡喜修善,從修善之中建立他的慈悲以及予人快樂、拔衆生苦的基礎,與衆生結善緣,並進而領悟這世間無常、沒有究竟,願意修學佛法得離苦、利益衆生,繼續發取出離心,所以他不會執著這世間的一切,因爲他願意將他的所有與衆生分享,並了解他的擁有一切如夢與泡影一般,在時間與因緣散離的時候就消失了。

  

   他願意以世間一切的善與福德以及功德來利益衆生,必定有出離心。如果這個菩薩沒有出離心、執著這世間的一切並煩惱,自己的煩惱都無法度,又要如何度衆生呢

  

   要真實利益衆生,便要發起增上心與出離心,我們的菩提心才會堅固。

  

  ------------------------------------------------------------------------

  ◎摘自2009-08-24慧光法師《梁皇寶忏開示》

  

✿ 继续阅读 ▪ 代衆生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