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之智慧

  慈悲之智慧

  --慧光法師開示--

  

  喬居士問:夏天到了,有時候會有蚊子來吸我的血液,我就讓它吸因爲我怕我不讓他吸的話、他去找別的衆生,別的人類衆生會弄死他...並且念觀音心咒,全部回向給它希望它來生永不墮惡道、早生善道、早日聽聞佛法、利益衆生。這樣做好不好呢?我覺對他好,可是又有點覺得有些助長了他的貪心。

  

  慧光法師答:

   普賢十大願中的,「恒順衆生」願,是隨順也是助益衆生修學善法或佛法,而並非不管善惡,一切悉皆隨順。

   若一切善惡不分地隨順,這樣看起來好像是慈悲,而實際上則是在傷害衆生。

   所以說慈悲不可缺乏智慧。有時衆生墮入惡道,它們造作惡業的習氣尚存,所以使它不能超脫業力束縛。所以,學佛者不應該只看到現前少許的苦,而看不見未來更廣大深遠的苦。

  

   《撰集百緣經》卷第十,有這樣一則有關須菩提的故事:

   世尊剛剛成道不久,便觀察到諸大海的龍王有得度的因緣,便現爲清淨比丘的相,獨自來到須彌山下,端坐禅思。

   這時空中降下一只大鵬金翅鳥王,在水中抓起一只小龍,飛回至須彌山頂啖食。此時驚嚇的小龍自知必死,遙見須彌山下有靜坐思惟的比丘,于是至心哀求比丘慈悲拯救;雖然如此,不到一會兒,龍即被鳥王吞食腹中,但小龍因臨終時心念僧寶,而投胎到舍衛國的婆羅門家中,形貌端正妙好,很得父母的疼愛,並爲他取名爲「負梨」,字「須菩提」。

  

   從此故事,我們知道佛並非不慈悲,看到衆生現前受苦,而不前往搭救,而是他看到對衆生更深遠的利益,讓須菩提種下出家得度的因緣。

   因此,菩薩有時也要學習忍受見到衆生當下的苦,而不立即前往搭救,因爲智慧地見到對衆生更殊勝的幫助。

   而有這樣的忍耐力量,則來自于智慧的加持。就好像衆生生病了,需要開刀一樣。一般怎能接受衆生已經生病受苦,又在他身上加上一刀的苦呢?因爲我們知道,那一刀是必須挨的,這樣病苦才能去除。一樣的道理,救度衆生也要有相同的智慧與慈悲。

   因此,有時我們應當要好好地想想,什麼是對衆生真正有益的?要知道世間不圓滿,因爲有時你幫了一個衆生,卻是同時傷害了另外一個衆生。所以你念咒回向給蚊子很好,希望他們不要再墮惡道,以吸血爲業,輪回受苦。

  

  ------------------------------------------------------------------------

  ◎摘自2011-06-25慧光法師隨機開示

  

✿ 继续阅读 ▪ 以慚爲上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