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衆生者,非衆生,是名衆生
--慧光法師--
《金剛經》中: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這裏佛陀的回答是:「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以佛的內心來觀察,來看衆生。佛說:「彼非衆生,非不衆生」---那個不是實有的衆生,也不是沒有衆生。
「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衆生衆生者」,第一個「衆生」是名,第二個「衆生」是法。這個指的是名、概念,「衆生」這個概念、這個想法。
「衆生者」,這個是法,名有所指,指向那個法,那個境界,衆生不可得,名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那個法也不可得。
爲什麼呢?這個名只是因緣生。起心動念說出這樣子一個語言,所以說是因緣生,沒有實體。
所指的那個「衆生」,它也是因緣生,五蘊和合---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也沒有實體。
所以,對于「衆生衆生者」,第一個衆生指的是名、這個概念。像人這個概念,有所指,指向某一個人,比如說我,我就是人,人這個概念是名,指的是我的話,這個我是五蘊和合生。所以第一個名,是概念,因緣和合沒有自性。那這個五蘊身、這個人呢?也是因緣和合生,沒有真實體性。
所以,「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非」,是否定句。「非」是破除執著。我們的心裏面認爲有真實、真實的衆生。佛說沒有真實的衆生,「非衆生」---沒有真實的衆生,那就沒有衆生了。沒有衆生不是什麼都沒有,!不是虛無、什麼都沒有。不是!
所以後面說,「是名衆生」---這個現象有,緣起有、緣起現象有,但是體性是空、沒有真實。所以這叫做「是名衆生」。
要如實、要這樣子來了解,這樣子來認識一切法。這是佛怎麼看衆生。佛的心中沒有一個真實的衆生,因爲真實不可得,真實是沒有這件事的,這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沒有真實的,但是衆生認爲有真實。這個是根本的顛倒、根本的煩惱。
如果佛也這樣子想的話,那佛也是煩惱的衆生,那就不是佛了。
佛體證實相,佛了解一切法沒有真實。所以當他看衆生的時候、觀察衆生的時候,他心中了悟衆生者沒有真實,所以說「彼非衆生,非不衆生」。
-----------------------------------------------------------------------------
◎摘自2007-01-07 慧光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