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若有所得 不得自在

  若有所得 不得自在

  --慧光法師--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若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則有所得。若有所得便著叁界。若著叁界。不能具足修菩薩摩诃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二十四)

  

   如果一個人分別執著這些境界---色法乃至一切智智,有所得,心中便有所得,有所得便執著叁界;于叁界執著,便不能具足修菩薩所應該修的法,他就不能證得一切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便無所得。無所得故。不執著叁界。于叁界不生執著故便能具足修菩薩摩诃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二十四)

  

   我覺得這一段話、這個經文講的非常好。我們平常在生命當中思惟分別,這些思惟分別讓我們很困擾,無法超越。

   這些法,實際上皆空無所有。一切法無有自性,如幻如化。但是衆生不知,還在這上面做分別執著。所以他很多的困擾、很多的煩惱就從這裏出生。

  

   菩薩跟世間人不一樣,他要學習智慧解脫。所以他面對境界的時候,他如實看待、如實的觀察,他不做思惟、分別、執著,所以他在修善法的時候,他才能夠到達圓滿。

  

   因爲這個法、這樣子的功課在修,與他要達到的境界是相應的。他的用心---他當下就是無所得的心,無所分別,無我執著的心,他的結果才是無所得,無染著的成果。

   如果當下是執著的,後面結果也是執著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是因、如是果。你怎麼用功,就是成就什麼樣的果。

  

   這一段經文非常的殊勝,我今天在讀的時候很受用。

   當我們面對生命的升降,增上或者下來的時候,心中不要太多對這些境界的分別,被他擾動,應該心如實的觀照。因爲這樣子,所以我們不起煩惱。

  

  ----------------------------------------------------

  ◎摘自2011-06-26 慧光法師《鄭居士祈福誦經法談》

  

✿ 继续阅读 ▪ 性相不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