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先覺覺後覺

  先覺覺後覺

  --慧光法師--

  

   衆生,比如說這個人,屬于什麼樣的根器的,相應什麼不相應什麼,他過去可能有種種的業、種種的造作種種的因緣……什麼樣的法門他是相應的,什麼樣的法門他是不相應的,佛都能如實的了知。

  

   但是阿羅漢、辟支佛,因爲這個不是他修道的重點,就是我修行是爲了什麼?爲了我自己趕快斷除煩惱、得到解脫---這是他修道的重點。所以利益衆生不是他修道的重點,所以他在這個智慧方面,就沒有再深入去做學習,因此他不能遍知一切法,他的善巧方便是不圓滿的。所以有一些法他是不知道的,有一些他自己也不能。

  

   講個例子。比如我是相應念佛的,我很喜歡念佛,那我覺得我自己念佛的時候心很安定、很自在、很快樂,所以平常只要有煩惱,都是用念佛來降服煩惱。

   但是我要度別人的時候,別人不見得跟念佛法門相應,是不是?有些人他歡喜念佛,但也有不歡喜念佛的,所以以我自己的學習來講,只要學念佛就夠了,不需要再學其他的了。但要是我想要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變成我要突破自己,要有超越自己的學習,去學習其他的東西,才有辦法去幫助到別人。

  

   所以阿羅漢就是在他自己的學習,他已經滿足他,他夠了---「我已經夠了,我只要解脫我自己的煩惱就夠了。」,所以他不會再去做另外的學習,因此他不具有善巧方便去度化衆生,所以有些法他是不能說的,他沒有辦法說,因爲他不知道,他不能。只有佛,他具備這樣的功德。

  

  ----------------------------------------------------------

  ◎摘自慧光法師《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