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性空實相,衆妙之門

  性空實相,衆妙之門

  --慧光法師--

  

   「自性」,別名「實體」、「真實體」,表示事物有個實質的東西、實質物。

   在我們中國的哲學裏面,比較少討論這個事,因爲這個是討論——「事物本身是否真實存在?」。

   那麼,中國的哲學喜歡討論什麼呢?

   譬如儒家哲學。

   儒家哲學講的是什麼?儒家哲學講的是人我互動,我跟他人之間的關系。

   所以,儒家的整個教育就是講這件事情,但是它沒有討論到——「人的存在是怎麼一回事?」。

   儒家哲學所討論的,是人的作用,人的活動,人跟境界的互動,而不是探討「人本身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道家呢?

   道家也不討論事物的本質。

   道家它關注什麼?——人跟天地的關系,人跟自然的關系,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中國的主流哲學中,一個是講人與人的互動關系,一個是講人與天地的關系……所以都是討論一種關系,而不是討論事物本身的存在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古印度在這個方面的討論非常的多。而佛教講到最根本,就是這個「自性」的問題,也就是「我」的問題。

   「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存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的本質是怎麼樣子?

   佛教是在討論這個。

  

  -------------------------------------------------------------------------------------

  ◎摘自2011-09-29 德噶香港禅修中心《度一切苦厄》講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