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內觀即安穩之道

  內觀即安穩之道

  --慧光法師開示—

  

   色界只有初禅天跟我們有一點點互動,所以我們對他還有一點熟悉,知道有大梵天這個天神。因爲他臨近欲界,好像就住在我們隔壁,所以比較清楚。二禅、叁禅、四禅的天神,甚至到無色界的天神,我們就無所了知了。因爲他們處在甚深的禅定當中,在他自己的心靈世界、心靈空間。

   色界的天神,他們只有身、心。雖然他們還有色身,但是他們的色身不像我們欲界的色身那麼粗重。我們這個身體是個累贅,很粗重啊! 從哪裏可以知道它很粗重呢?我們稍微坐一下就知道了!身體就開始不舒服,酸起來了,對不對?

   如果這個身體是輕安的,那便不會有那樣粗重的狀態,而會處于比較輕安樂的狀態,一直都處在很舒適的感覺裏。

   到了無色界,就是更深的「定」了! 這個「定」連身體都舍了,色身都舍掉了,只剩下心而已。

   色界的天神如果他們還有執著的話,他們在執著什麼呢?他執著身、心。

   欲界在執著什麼呢?執著我的身、心,還有外在的感官境界。只要跟我們互動之後,就會去執著那個對象,所以會執著身,心還有境界。

   色界的天神,他們的煩惱少一點,他們只有身、心。無色界更少了,只剩下心了。

  

   如果從這個分析來看:各位有沒發現到,越是活躍于外在的,也就是跟很多境界互動的衆生,他們的煩惱是不是越多啊?

   越是向內發展,處在禅定心靈空間裏的衆生,是不是煩惱就越少啊?所以修道人歡喜清淨,從這個分析裏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不喜歡在很多人群裏面,吵吵鬧鬧的、很多事務繁忙,不相應那樣的境界。他歡喜自修、內自觀照,在他自己內心裏面去用功。越是歡喜相應心靈世界,他就越輕安、越少煩惱。

  

   所以我在想「孤獨」這件事,生命是孤獨的。

   爲什麼生命是孤獨的?「心」就是自己,只有你了解。

  每晚睡覺的時候,你都是跟自己一起睡著,躺下去眼睛閉起來,睡著了,心睡著了!對不對?

  來到這個世間,是「心」帶著我們來。從這個世間離開的時候,也是「心」帶著我們走。睡覺、吃飯、行住坐臥…通通都是「心」帶著我們在做這些事,沒有辦法跟別人分享我的內心世界。縱使我想透過語言把它講清楚,告訴他人我的想法、我的感覺,但是我講不清楚,有很多隔閡障礙,無法圓滿表達我的意思,所以生命是孤獨的,活在自己很特別的世界裏。

  

   「語言」,只是我們共通的一個橋梁,但是「語言」是一個很不好的溝通工具。比如說我感覺這個很美,「美」是什麼東西啊?講不清楚。我覺得它好美!這個東西好美!那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我試圖用語言去表達那個美的感覺,但是講不清楚,有很多的障礙。

   因此佛法說,無法用語言去表達心靈世界或者對真理的體證,所以叫做「不可思議」。由于你無法說、不能用概念去框它,因此無法說出那個直接的領悟及感受。

  

  

   從以上的分析, 我們可以知道──越是忙碌于外在世界的,身、心一定是很燥動。越是向內心發展的,他就越清淨安詳。

   這是從叁界裏觀察中,可以大概看出這個端倪。

  

  ----------------------------------

  ◎摘自慧光法師《成佛之道》第四集

  

✿ 继续阅读 ▪ 心不沈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