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王初見那先,問卿尊姓大名
譯文
那先即刻便來到跟前。王因之立即迎上前去,相互寒喧問訊作禮,王便感到大爲歡喜。因此共同相向而坐。
那先對王說道:「佛經上說道:『人心安穩,是爲最大好處:人若知道滿足,是爲最大的富貴;人若有所誠信,便是最大的厚道。人證涅槃,是最大的快樂。』」王便問那先:「卿尊姓大名如何稱呼
」那先說道:「父母給我取名爲那先,人們叫我爲那先,有時候父母也叫我爲首那先,有時候又稱我爲維迦先。因爲這一緣故,人們都能夠認識我,世人都像我這樣,有個名字,那不過是方便稱呼的假名罷了。」
王問那先:「那先是指什麼呀
」王又問道:「是頭叫那先嗎
」(那先回答道)「頭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耳、鼻、口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頸項、肩臂、手足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腿腳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顔面容貌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苦樂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善惡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身軀是那先嗎
」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肝肺、心脾、腸胃是那先嗎
」「不是那先。」王又說道:「顔面容貌是那先嗎
(此語爲衍文,上已問過)」「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苦樂、善惡、身心,共同合起諸件物事,能否成爲那先嗎
」那先說道:「不是那先。」王又說道:「沒有苦樂,沒有顔面容貌,沒有善惡,沒有身心,沒有這五種物事,能否成爲那先嗎
」那先說道:「不是那先。」王又說道:「聲響、喘息,是那先嗎
」那先說道:「不是那先。」王問道:「那麼究竟什麼東西是那先呢
」
那先問王道:「什麼是車呢
車軸就是車嗎
」王回答道:「不是車。」那先說道:「辇是車嗎?」王說道:「辇不是車。」那先說道:「輻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辋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轅是車嗎
」「不是車。」「轭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舉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蓋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共同將這些材木的某一方面特點加起來,豈就是車了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輪子滾動所發出的音聲是車嗎
」「不是車。」那先說道:「那麼什麼才是車呢
」彌蘭王一時語塞,沈默不言了。
那先接著說道:「佛經上說道:『綜合這些材質的功能、因而成爲車之功能,因而得到我們想要的完整之車。』人也是這樣,必須綜合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胃、顔色、聲響、喘息、苦樂、善惡,然後才合聚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王說道:「說得好哇!說得好哇!」
原典
那先即到。王因前,柑問訊語言,王便大歡喜。因共對坐。
那先語王言①:「佛經說言:『人安隱,寂大利;人知足,寂爲大富;人有所信,寂爲大厚。泥洹道,寂爲大快。』」王便問那先:「卿字何等②
」那先言:「父母字我爲那先,人呼我爲那先,有時父母呼我爲首羅先③,有時父母呼我爲維迦先。用是故,人皆識知④我,世閑人皆有是⑤耳。」
王問那先:「誰爲那先者
」王複問言:「頭爲那先耶
」 「不爲那先。」王複言:「耳、鼻、口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王複言:「顧項⑥、肩臂、手足爲那先耶
」 「不爲那先。」王複言:「陛腳⑦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王複言:「顔色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王複言:「苦樂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王複言:「善惡爲那先耶
」 「不爲那先。」王複言:「身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王複言:「肝肺、心脾、腸睸⑧爲那先耶
」 「不爲那先。」王複言:「顔色爲那先耶
」「不爲那先。」「苦樂、善惡、身心合是事⑨,甯爲那先耶
」言:「不爲那先。「王複言:「無有苦樂,無有顔色,無有善惡,無有身心,無是五事,甯爲那先耶
」那先言:「不爲那先。」王複言:「聲向、喘息,甯爲那先耶
」言:「不爲那先。」 「何等爲那先者
」
那先問王:「何所爲車者
軸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聲⑩爲車耶
」王言:「辇不爲車。」那先言:「輻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辋⑾爲耶
」 「不爲車。」那先言:「辏⑿爲車耶
」 「不爲車。」 「轭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譽⒀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蓋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合聚是材木著一面,甯爲車耶
」「不爲車。」那先言:「音聲爲車耶
」 「不爲車。」那先言:「何等爲車耶
」王默然不語。
那先言:「佛經說:『合聚是諸材木用作車,因得車。』人亦如是,合聚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脂、顔色、聲向、喘息、苦樂、善惡,合爲一人。」王言:「善哉!善戰!」
①語王言:對王說道。
②何等:是什麼。
③首羅先,麗本作「首那先」 。羅、那,音近。
④識知:認識。
⑤是:此處指代「名字」 。意爲像我那先這樣,有一個名字,別人可以稱呼。
⑥頧項:應作頸項。
⑦陛腳:脇,音bi,股也,即大腿。腿腳是也。
⑧腸胃:今應寫作「腸胃」 。腸,腸之誤也。
⑨是事:這些部分、物事。
⑩聲:應是「辇」字。
⑾辋:應作「辋」字
⑿辏:應是「轅」字。
⒀轝:應是「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