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兒得大龜喻
譯文
曾有一個小兒,在陸地遊戲,得了一只大龜,想殺掉它,卻不知怎樣下手,便問人道:「怎麼才能殺掉呢
」有人告訴他:「你只要擲入水中去,立刻就可殺死。」當時小兒信了他
的話,就擲入水中。龜得了水,便遊走而去。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想守護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修行種種功德,不知如何入手,便問人道:「作什麼樣相生相助的事情才能解脫呢
」邪見外道、天魔波旬及壞朋友惡導師就對他
說:「你只要縱意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恣情于財色名食睡五欲,照我的話做去,必定能得解脫。」不好好想想,就依了他的話去施行,這樣的愚人身壞命終後就墮于叁惡道,就
像那小兒將龜擲于水中一般,殺不死,反而跑了,這愚人縱意恣情,得不了解脫,反墮入惡塗。
原典
昔有一小兒,陸地遊戲,得一大龜,意欲殺之,不知方便,而問人言:「雲何得殺
」有人語言:「汝但擲置水中,即時可殺。」爾時小兒信其語故,即擲水中。龜得水已,即便走
去。
凡夫之人亦複如是,欲守護六根,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而問人言:「作何因緣而得解脫
」邪見外道,天魔波旬①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
得解脫。」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語,身壞命終墮叁惡道,如彼小兒擲龜水中。
注釋
①波旬:惡魔名,是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波旬意譯爲殺者、惡者,因爲他常想斷滅人尋求佛法的智慧之命,勸人作惡棄善。
解說
持因中無果的斷見,在修行實踐中形成截然相異的兩派,一是苦行,坐臥于荊棘之上,盛夏之日,五熱炙身,冬節,凍冰親體。另一便是恣情極意地行樂,以順世論派爲代表。十
一世紀克裏希那彌濕羅的「覺月初升」一劇對此有生動的表現,今摘引如左,以便讀者了解《百喻經》所反對的思想的一些背景,其中遮伐加(Carvaka)是順世論派的倡導人。
(大癡王率隨從前呼後擁上)
大癡王:(笑)啊!這些愚蠢的人真是荒唐啊!
離開身體有靈魂,
另一世界去享福:
好比盼望空中樹,
開花結果甜蜜蜜。
這個世界就是被那些騙子用自己揑造的東西欺騙了。
多少信徒滿嘴胡說不存在的東西,
責備講真話的不信者,畢竟是枉然:肉體毀滅後,
變化出來的純精神的靈魂再單獨出現,有誰真的看見
(想一想,用稱贊口氣)唯有順世派才算是經典理論。
他們只承認感覺是知識的來源,地、水、火、風是元素,
利和欲是人生的目的,只有元素起意識作用,
沒有另一世界,死亡就是解脫。
我們的這種意思,由于主編訂了傳給遮伐加,他又傳給了一代又一代弟子,成爲在世間廣泛傳播的經典。
(遮伐加率弟子上)
遮伐加:孩子!你要知道,只有政治(刑法)才是學問:其中包括了經濟(利論)。叁部《吠陀》經典是騙子的胡說八道,並沒有升天的特殊方法。
若說殺掉的牲畜死了能夠上天庭,
那麼爲何祭祀者不肯去殺他父親
假如死去的人能由祭品得飽餐,
那麼滅了的燈加油還能冒火焰
弟子:老師!如果吃喝就是一個人的最高目的,那麼這些修道聖賢爲什麼要放棄世間樂趣,用種種極嚴厲的苦行,如十二天絕食,叁日一餐,吃牛糞、牛尿、牛奶、酸牛奶的拌合物
等等來折磨自己呢
遮伐加:這些被騙子編造的經典所迷惑的儍瓜,妄想用希望中的甜食獲得飽餐啊!
弟子:老師!聖賢們還說,世間歡樂都混雜著苦惱,所以應當放棄。
遮伐加:(笑)啊!這正是那些畜牲的愚蠢的表現。
人們接觸外界對象産生的歡樂,
因爲連系著痛苦就應當抛去,
這是蠢人的考慮。
請問有哪個求利益的人,
會因爲有殼子和灰塵,
願把滿裝白米的稻谷放棄
(引自金克木的《印度文化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叁年,一六二——一六四頁)
順世派所攻擊的主要是苦行派和婆羅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