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49 小兒爭分別毛喻

  49小兒爭分別毛喻

  譯文

  譬如過去有兩個小兒到河裏遨遊嬉戲,在水底摸得一把毛。一小兒說:「這是仙人的胡須。」另一小兒說:「這是罴的毛。」當時河邊住著一位仙人,這兩個小兒爭執不下,便到那仙人處,請他決斷。而那仙人隨即取了一把米和胡麻子,含在口中嚼了,吐在掌上,對小兒說道:「我掌中的像是孔雀屎。」這仙人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人們都是知道這一點的。

  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說法的時候,隨便地談論其他種種毫不相關的學說,並不就理上正面答覆,如那個仙人答非所問一樣,遭到一切人的嗤笑。浮泛散漫地虛說一通,都是這樣子的。

  原典

  譬如昔日有二小兒入河邀戲,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兒言: 「此是仙須。」一小兒言:「此是罴毛。」爾時河邊有一仙人,此二小兒诤之不已,諧彼仙所,決其所疑。而彼仙人尋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著掌中,語小兒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而此仙人不答他問,人皆知之。

  世間愚人亦複如是,說法之時,戲論諸法,不答正理,如彼仙人不答所問,爲一切人之所嗤笑。浮漫虛說,亦複如是。

  解說

  仙人把米和胡麻子嚼了,吐在掌上,說是像孔雀屎,他的意思大抵是那把毛既不是仙須,也不是罴毛,不知道是什麼毛,沒有真正的答案。這種答非所問恰恰揭示了事物在那種情形下的真實性,後世禅宗多采用這類方法。

  《長阿含經》卷十七<沙門果經>也記敍了這般情形。阿闍世王向六師外道提出這樣的問題:「世間有許多通常的職業:象夫、馬夫、禦者、弓箭手、旗手、營官、士兵、皇家出身的高級將軍、軍事偵察員……所有這些人都在現世享受他們的職業的可見的果實……你能夠告訴我一個沙門生活的任何現世可見的直接果實嗎

  」沒有一個人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只是解釋他們自身的理論,因爲從他們的觀念出發,想不出沙門生活有什麼可見的直接果實,沒有確切的答案可言,這樣一種問答恰也顯示了一種他們所處情勢的真實性。「不闌迦葉就是這樣的,當問到一個沙門生活的直接利益是什麼,他講解他的無業報原理。尊者,正像一個人,當問到一粒芒果是什麼,他回答一條面包如何如何。」(見《順世論》第六O八頁,也可參見《中華大藏經》第叁十一冊第二O九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