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估客駝死喻
譯文
譬如商人四處流動做買賣,恰好在路途之中,駱駝突然死了。上面所載的大多是珍寶、細軟、上好的木棉布以及其他種種雜物。駱駝既然已經死了,就把皮剝了下來。商人要繼續前行,就讓兩個徒弟留守著,吩咐道:「好生看管駝皮,不要讓它受潮爛掉了。」過後天落雨了,兩人愚癡如榆木腦袋,盡是用上好的木棉布覆蓋在皮上,布都爛壞了。皮和布的價值,顯然是很懸殊的。因爲愚癡,才拿木棉布去蓋駱駝皮。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不殺生,可以譬喻于白棉布:駝皮就譬喻財貨:天落雨打濕爛掉了,譬喻那由于放逸而敗壞了善行。不殺生的戒律,就是修得佛的法性身的絕妙的行因,然而卻不能修持,只是用財貨去造塔建廟,供養衆僧,舍本逐末,由于放棄了基本的修持,就漂流在人、天等五道中輪回生死,不能使自身出離生死,所以修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戒。
原典
譬如估客遊行商賈,會于路中而駝卒死。駝上所載多有珍寶細軟①上(die)②種種雜物。駝既死已,即剝其皮。商主舍行,坐③二弟子而語之言:「好看駝皮,莫使濕爛。」其後天雨,二人頑嚚④,盡以好(die)覆此皮上,(die)盡爛壞。皮(die)之價,理自懸殊。以愚癡故,以(die)覆皮。
世間之人亦複如是。其不殺者,喻于白(die):其駝皮者,即喻財貨;天雨濕爛,喻于放逸敗壞善行。不殺戒者,即佛法身⑤最上妙因⑥,然不能修,但以財貨造諸塔廟供養衆僧,舍根取末,不求其本,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是故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戎。
注釋
①細軟:珠寶、綢帛等輕便而易于攜帶的貴重物品。
②(die):音牒,古印度人抽撚木棉花,紡爲縷,織作布,就叫做(die)。
③坐:留駐、守定,此處作使動詞用。
④嚚:癡、愚。
⑤法身:法性身。佛的法身,滿十方虛空,無量無邊,無量光明,無量音聲。常現出種種身相,種種名號,種種生死,種種方便,救度衆生。
⑥妙因:絕妙的行因,是菩薩的大行。釋典常言:妙因斯滿,極果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