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效王眼瞤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想討國王的歡喜,就問他人:「如何才能得國王的歡心
」有人說道:「你想討國王的歡喜麼,他的形相,你應該仿效。」此人這就到國王那兒去,見國王眼皮眨巴眨巴,于是也仿效著眨巴眨巴。國王便問他:「你是病了
還是著了風了
怎麼眼皮眨個不停
」此人答道:「我眼沒病,也沒著風,想要討得大王的歡喜,見大王眼皮眨巴,所以也學著眨巴。」國王聽了這話,就勃然大怒,即刻令人對他施行種種懲罰,並趕出國去。
世人也是這樣,想要親近佛陀,求得順理益己的善法,來使自己的德行增長。既已親近了佛陀,卻不懂得如來法王爲了大衆的緣故,佛陀用種種善巧權便的方法來引導世人進入佛法之中,不免顯出一些阙失短處來,或是聽到佛法有字句不正的地方,就譏諷毀謗起來,學它的不是之處。由于這個緣故,便永遠在佛法中失掉了修行的順益,墮落于地獄、餓鬼、畜生叁惡之中,如那個愚人一樣。
原典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余人言:「雲何得之
」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效之。」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見王眼瞤,便效王瞤。王問之言:「汝爲病耶
爲著風耶
何以眼瞤
」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瞤,故效王也。」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世人亦爾,于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爲衆生故,種種方便,現其阙短,或聞其法,見其字句不正,便生譏毀,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墮于叁惡,如彼愚人,亦複如是。
解說
此則可與第五十七則<蹋長者口喻>比看。《雜阿含經》卷十四:如賣針人,至針師門,欲求賣針,終不可售。(《中華大藏經》第叁十叁冊第一叁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