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種熬胡麻子喻
譯文
從前有個愚人,生吃胡麻子,覺得味道不美,炒了吃,味美,便想:不如炒了再種,而後就能得味美的胡麻子了。于是就炒了來種,永遠失掉了生長出來的因。
世人也是這樣,由于菩薩過去時長期修行,專就困難之處做苦行之事,世人以爲這不順當怡樂,便想道:不如成爲阿羅漢,速速斷離生死之道,永入涅槃,這功效很容易達到。而後來再想求佛果,畢竟是不可能了。就如那焦了的種子,不再有生長的因了。世間的愚人,也是這樣斷滅了精進的因。
原典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爲不美,熬①而食之爲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之,永無生理。
世人亦爾,以菩薩曠劫修行,因難行苦行,以爲不樂,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羅漢,速斷生死,其功甚易。後欲求佛果,終不可得。如彼焦種,無複生理。世間愚人,亦複如是。
注釋
①熬:炒。
源流
《菩提資糧論》卷四:如被燒種子,雖置地中,水澆日暖,終不能生。(《中華大藏經》第二十九冊第四六八頁)
《法苑珠林》卷二十叁:事等破瓶,義同焦種,亦如多羅(綿),既斷,甯可重生。析石已離,終無還合。(《大正藏》第五十叁冊第四十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