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叁重樓喻
譯文
過去有一個富愚人,不通事理。他到別的富人家去,見及一座叁層樓,高暢廣大,端嚴華麗,軒閣清敞疏朗,心內很是羨仰,想道:我的錢財並不亞于他,爲何從前不造一座這樣的樓屋呢
即便喚來木匠,問道:「你會造那家一般的好看樓屋嗎
」木匠答道:「那就是我造的。」富愚人即便說道:「如今可替我造一幢那樣的樓屋。」
這時,木匠就開始丈量地面,砌壘磚坯,造起樓屋來。愚人見他壘坯砌磚,造作樓舍,心內懷著疑惑,不甚明白,便問道:「你想作什麼
」木匠答道:「作叁層樓。」愚人道:「我不想作下面二層,先可爲我作最上層。」木匠道:「哪有這等事!哪有不作最下層屋,而能造那第二層的?不造第二層,怎能造第叁層。」愚人固執地說:「我如今不要下二層屋,定要替我造最上層。」當時人聽了,都不免笑他,異口同聲地說:「哪有不造下面第一層而能造二層、叁層的?」
就譬如佛的四衆弟子,有些不能精勤地修持、恭敬佛法僧叁寶,懶惰懈怠,卻想求得道果,說:「我如今不要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叁果,唯求修得阿羅漢最上果。」也被當時的人所嗤笑,與那愚人一模一樣。
原典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見叁重樓,高廣嚴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滅于彼,雲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其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可爲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①地壘墼②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叁重屋。」愚人複言:「我不欲作下二重之屋,先可爲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
不造第二,雲何得造第叁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爲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鹹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③,不能精勤修敬叁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叁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爲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注釋
①經:量。
②墼:音幾,磚坯。
③四輩弟子:指構成佛教教團之四種弟子衆,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弟子。或指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等四衆弟子。
源流
《菩薩善戒經》載:譬如重樓四級次第,不由初級至二級者,無有是處,不由二級至于叁級,不由叁級至四級者,亦無是處。(《大正藏》第叁十冊第一O一叁至一O一四頁)
解說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此則可與第四十四則<欲食半餅喻>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