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五座禅密兼修之心宗

  第五座禅密兼修之心宗

  諸同學!禅密兼修之心宗,道理本不可說,今方便解釋其義。先將禅字略略說之。此禅字,或以爲是六度中禅那之禅,或認爲是六度之般若波羅蜜。其實禅宗之禅,統攝六度萬行,乃以心傳心之義。故永嘉禅師雲:“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又有分爲如來禅與祖師禅者,不知祖師禅與如來禅同一心傳。禅宗乃釋迦佛於靈山會上,拈花示衆,獨傳迦葉尊者,名爲西方初祖。曆代單傳,至二十八祖達摩大師,爲東土初祖。代代相承,心心密付,所謂教外別傳。

  佛法真理,離言絕相。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乃無上法門。初祖東來,即爲此心即是佛一大事因緣故。但禅宗境界太高,根機鈍劣者,不但鮮有言下即悟,且多流爲口頭禅。蓋末法時代衆生,大都業障深重,故兼以密。密仗佛力,禅憑自力,佛力自力合而爲一,方可應機,深入究竟。

  禅密兼修之心宗,有通別兩義。雲何通義?先釋心。禅乃自心,密乃佛心。佛心自心,本來一心,皆此妙明圓覺之心。次釋宗。凡以文字顯者爲教,不立文字者爲宗。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故名爲宗。密法雖有咒文,但循其音,不了其義,說等不說,有文字與無文字等,故亦名宗。所以禅密兼修,名日心宗。雲何別義?禅密各有其二:

  首釋禅:(一)依祖意。禅乃達摩祖師所傳之心法,不立語言文字,但以心傳心,故日心宗。(二)遵佛旨。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而自雲未說一字,且於靈山會上,傳心迦葉尊者,囑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咐囑於汝,勿令斷絕。”是此正法眼藏,即是實相無相之玄心,故曰心宗。

  次釋密:(一)總釋。大日經雲:“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故曰心宗。又密咒亦名真言,梵音日陀羅尼,即總持之義。一切密咒,皆諸佛菩薩微妙本心,密奧難知,可持而不可說,故日心宗。(二)別釋。密咒有八萬四千種,此六字大明咒,乃觀自在菩薩所說,是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即諸佛之妙心,亦即衆生之一心。傳授六字大明,即是以心傳心,故日心宗。

  禅宗教外別傳,不依經教,不立漸次,即心即佛,所謂以心傳心。古德教人,多於喜怒哀樂之中,旁敲側擊,明啓暗逗,大機大用,無非使學人頓悟自心,舉足便踏入如來寶所,故名最上乘。然其流弊,易使學人淺悟即了,不複事修;或取靜爲行,不知起用。密宗儀軌繁重,循序漸進,由小而大,不遺一法,不越一法,先修加行,然後傳本尊真言。複由念誦而觀想,漸及無相般若。以自力他力,歸入叁密一如,即凡成聖。然其流弊,易使學人炫於神通,著入魔境。且製辦法器,莊嚴道場,供養上師等等,非富有資財而兼有閑暇者不辦。惟禅密兼修,取禅宗之自心是佛,實相無相,以救密法著相入魔之險;取密法之專重事修,藉不可思議之威力,感化有情,以濟禅宗淺悟即了,無相無得,不起度生之偏執。故禅密兼修,不偏執事壇,不具習漸次,只要根機相應,因緣成熟,無論貧富者幼,皆可修持。一面知道禅宗心即是佛,而不廢事修;一面知道密法以佛力加被故,心外有玄,而不著玄相,如此定能即身成就。末法時代,這才是應機普攝的法門。

  密法雖有神通,須知此神通,是從微妙本心、不可思議中生,仍是幻妄,學人千萬不可貪著。凡修密人喜說神通者,不但淆惑觀聽,且易入魔。古德雲:“神通治病,皆聖末邊事。”當知密法功用,即凡成聖,不可言說,豈在神通治病乎?現在東密藏密,風行全國,誠爲佛法之勝緣。但學者每每貪多務得,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應,又想第二法。今日來一金剛上師,去皈依,明日來一阿黎,亦去皈依,不知學到何處,方是究竟。須知修密要一門深入,信師信法,更要始終不二,方到不可思議之境界。

  佛說一切法門,究竟都歸一心。因衆生著相,恐其執著文字,乃於教外別傳,離言絕相,以顯心即是佛之體;特說密法,以示諸佛菩薩微妙本心之用。如來如此慈悲,以種種方便,顯示心要,而衆生是顯非密,是密非顯,自遺衣珠,良可悲憫。慧明現宏禅密兼修之心宗,是以禅爲體,以密爲用,以禅攝密,以密護禅,亦即以心攝心,以心護心。大家須知,禅也密也,其名雖二,其實則一。惟禅密兩宗,一則重悟,一則重修,禅密兼修,即應修悟並重。大家切勿謂禅乃頓悟,不待事修,須知理雖頓悟,事貴漸修。何以故?風息浪未平,糞除臭味在,多生習氣,要修才能清淨。如黃金在礦,本質固然是金,但不采不淘不煉,即不能成爲純金。六字大明,功德無量無邊,只要至誠專修,心念不二,自然有不可思議之力量,以消根本業障,而即身成就。若不能一門深入,差別心重,或不起大悲之心,均不相應。當知禅密兼修,以救世度生爲心願,以佛心爲自心,本尊是我,我即本尊。能發如此大心,自與諸佛菩薩以及本尊心心相應。而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故日心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