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徹悟禅師語錄·卷中 雜著▪P4

  ..續本文上一頁叁衣于後夜。定吾教之常儀。令範既垂。昔賢共相依禀。芳規未墜。末學敢不遵承。奈何天際唯高。剪春雲而莫及。寒威特甚。編秋草以難堪。故雖靜掩禅關。直欲蒲團坐破。而乃孤堅鐵脊。翻憐布衲披殘。緬維一雙鞋留。既解個中著眼。七斤衫破。甯無格外知音。欲使禅和子赤體擔當。要憑大居士毫端點出。將看雲水別增氣象人天共仰威儀冷暖自知。誰肯道一絲未挂。果因不昧。君定獲多福何疑。

  資福寺講前提綱庚申五月十一日

  禅提向上綱宗。教闡離言大義。向上綱宗。固是教外別傳。離言大義亦即教內真傳教內教外。別傳真傳。名雖似異。實本無殊。悟別傳之謂宗通。得真傳之謂說通。二通俱備。叁軌無違然後得座披衣。橫身爲物。如王寶劍。殺活臨時。設自宗不通。安能說法。而無言啓迷。何名達者。但宗貴用到。教須說到。畢竟用又用個什麼。說又說個什麼。用說俱到。則宗教掃土矣。何似我淨業門中。別有方便。祇消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將他叁藏十二分教典。一千七百則公案。一串穿來。更無少剩。又管甚說到說不到。用到用不到。但暮暮朝朝。只恁麼念。雖然。此是文殊普賢大人境界。後生晚進。也不得草草。山僧今將世間常情之所共知一問。問諸大德。隨己所見。各下一語。期與通方上士。共展風規。出格高流。互揚法道。直得紅螺山率群峰而騰歡作舞。珍珠泉湧巨浪而喝采揚聲。也未爲分外事。且道如何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須離座。便請速道。衆無語師雲。諸人既珍重吝詞。山僧只得自代去也。複舉前問。著語雲。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但如此下語。足令文字法師。脫胎換骨。卻未免助禅和子儱侗之機。不惜饒舌。再代一轉。複舉前問。著語雲。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若與麼下語。足與虛頭禅客。抽釘拔楔。亦未免增座主家廉纖之見。欲得十分親切。一等痛快。本山今日初轉*輪。山僧更代一語。有何不可。複舉前問。遂合掌珍重。稱南無阿彌陀佛。複雲。山僧恁麼說話。設有個傍觀的呵呵大笑。又且如何解。笑者是我同參。老氏雲。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複有人雲。下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適才傍觀之笑。于斯二者。孰同孰異。且笑既同笑。行又同行。上士下士。何自而分。所以道。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毫厘無差。亦天地懸隔。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則固是。毫厘無差。因甚亦天地懸隔。複珍重稱南無阿彌陀佛一聲。顧衆雲。有差耶。無差耶。懸隔耶。不懸隔耶。良久雲。良馬不知何處去。阿難依舊世尊前。

  爲闡教禅師入塔

  無方大道契環中。悲願高深海嶽同。應迹但隨緣起盡。千江一月去來空。恭惟拈花堂上法伯老和尚。叁宗並闡。四剎疊興。古道俨存。大方獨步。八十二年廣陳法施。百千萬劫。恒轉化輪。千花座上。撒絕類之戒珠。微笑堂前。提無文之祖印。疏釋六經。漲起難思法海。宗崇五教。傳來無盡心燈。悟蓮經于早歲。白牛曾吐古黃金。叨聖澤以優隆。丹鳳晚銜雙紫诏。德行巍巍。獨尊乎當世。道香馥馥。四布于遐方。正宜與法門作大主宰。何期息緣事而入寂光。使水雲失最勝依止。人天增無限淒惶。正恁麼時。瓣香初爇。杯茗叁傾。且作麼生與老人相見。赤日當天釀白汗。熏風入座動微涼。

  爲均伯老和尚入塔

  七十余年遊戲身。去年今昔總同塵。泥牛耕罷回途處。劫外風光另有春。恭惟白衣堂上均翁法伯老和尚法雷初震。敗納于青塔招提。金錫罷搖。活埋向白衣蘭若。懸宗鏡于機先。不留影像。續心燈于室內。轉見光輝。示悭吝乃等凡情。即塵勞而爲佛事。不唯彰水雲之迹幻。要且見貪欲之性空。所以聖財法寶。尋常間一串穿來。習氣識情。末梢頭從空放下。到者裏長安不住。一步密移。藏明月于懷中。橫全身于物外。且正恁麼時。老人收因結果立命安身一句。畢竟如何。萬象環羅無縫塔。紅塵隔斷九仙橋。

  慈壽寺熏塔

  徧十方是座團圝古塔。光放有時。盡大地是個清淨法身。緣感即應。是知時節因緣。全彰佛性慈光妙應。不外當人。事是恁麼事人須恁麼人。變淨土。集分身。非老釋迦不可。請香飯。借師座。唯大居士唯能。道本貫乎古今。法豈間于凡聖。由是瓣香珍重。即一念而過未齊熏。叁拜殷勤。徧法界而遠近頓禮。全真全應之佛身。秪今塵塵出現。即縫無縫之寶塔。從此刻刻放光。故得誠傾缁素。喜動見聞。共植無上圓因。終成究竟妙果。幸逢斯會。愧乏長才。不唯法無可說。亦複贊莫能及。聊爲頌曰。

  古塔經年誰禮熏。結緣還待有緣人。試看缁素歡騰處。已放祥光滿剎塵。

  得戒和尚塔前供

  炷香雲。道衍華臺。來春風于葉葉。戒傳心地。建佛事于塵塵。恭惟岫雲堂上第七世得戒本師老和尚。得真解脫。具大慈悲。嚴開遮于毫末。空止作于機先。開示人天正路。廿有余年。安立定慧初基。衆機萬數。某當初無授受中。既爾師資分定。今日絕獻納處。宜乎感應道交。然則無縫塔前。殷勤展拜。一衆觀瞻。大寂定裏。再四點頭。阿誰證據。雲外九峰橫碧漢。岩前萬樹動秋風。

  贊

  念佛堂釋迦佛像

  叁藏汪洋。五乘浩渺。惑亂衆生。猶更嫌少。開念佛門。倒也卻好。只有一事。計較宜早。若到他年。廣行此道。娑婆界空。事或難保。香無人焚。地無人掃。當與麼時。不得懊惱。

  阿彌陀佛像

  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該法報化。絕去來今。當陽獨露。徧界難尋。突兀妙峰。未足爲高。淵澄香海。未足爲深。腦後一錘。頂門一針。七珍池沼水投水。九品蓮花金博金。

  皈命世尊。無量光壽。誓重如山。慈逾于母。爲我現身。爲我垂手。證我發心。滅我宿垢。醒我愚癡。淨我身口。惠我寶蓮。出我險有。天未足高。地未足厚。我其雲何。焚香稽首。

  一心皈命。我佛阿彌。大誓大願。大悲大慈。胡爲乃爾。直至于斯。身爲我現。手爲我垂。罪容我忏。名許我持。拔我之苦。覺我之迷。護我以念。接我以時。資我法乳。育我蓮池。親授我記。常爲我師。佛其如是。我複何之。萬緣東謝。一意西馳。虛空可壞。此志不移。

  金容獲一睹。血淚滿雙腮。稽首大慈父。願隨歸去來。

  贊血畫彌陀佛像

  慚愧走他鄉。竛竮苦徧嘗。追思腸寸寸。回首淚行行。刀裂不堅指。血塗無量光。慈恩何以報。珍重一爐香。大悲熏曠劫。滴血現全身。本自關天性。何曾隔點塵。爲憐叁界苦。與種九蓮因。故國歸猶未。瞻依雨淚頻。指端滴血現全身。同體悲深覺更親。不轉慈眸應待我。長舒金臂欲攜人。淨光煥赫空今古。嘉號宣傳徧剎塵。總爲天真無間隔。見聞瞻禮盡圓因。

  霜刀自刺苦身根。血染彌陀佛一尊。豈是指端無痛覺。不知何以報慈恩。

  瀝幹指血畫彌陀。畫得彌陀意若何。暮禮朝參常供養。臨終導我出娑婆。

  四八端嚴像逼真。墨花香染血痕新。始知生佛原無間。豈但叁身祇此身。

  金刀刺破娘生指。赤血塗成法界身。父子天真從此合。一回相見一回親。

  筆鋒點滴血花香。影現彌陀老法王。不羨人天求富樂。願垂接引放慈光。

  要向珍池結勝因。慈容點染血精神。幾回稽首殷勤白。赤色蓮花最可人。

  愧久孤恩恨且哀。真誠畫個血如來。從今母子常相憶。刀斧應教斫不開。

  聖凡不隔一微塵。底事分明證始親。誰信皮囊腥穢血。頓成妙麗紫金身。

  真身指出血淋淋。說法明明在現今。四土九蓮渾不隔。從來無法外唯心。

  贊乘吼觀音丈夫相

  廿五圓通功獨殿。當陽首中文殊選。神奇將謂有多般。耳朵原來皮兩片。

  毛蟲走出補陀崖。楊柳蘸幹南海浪。一片老婆心不休。堂堂重現大人相。

  淨瓶打失知何日。楊柳空持到此方。甘露不曾施一滴。爭教火宅頓清涼。

  按辔當陽不去來。情知救苦念頭灰。沈沈那管人瞻禮。盡日思量覓善財。

  寶蓮四色曾誰問。宏願千重祇自忙。好把身心都放下。晨昏受我一爐香。

  贊大士像

  宏願等虛空。含靈共景仰。垂慈雖有方。赴感何曾往。大士顧無言。善財欣合掌。始知巧逗機。不在唇皮上。尚未空諸有。何能滿大哀。忍歸安養去。親自補陀來。萬古枝楊柳。群靈個善財。普門原不閉。豈待指彈開。觸著毫端便現身。悲深那怕惹紅塵。肝腸何止十分熱。面目常隨萬類新。淨水遙含空界月。楊枝暗露劫前春。相逢盡解低頭拜。親見慈容有幾人。

  圓通面目本分明。不識誰人畫得成。月上千峰看有象。風鳴萬籁聽無聲。普門未必須彈指。大道何嘗禁夜行。試向補陀岩畔問。聖凡曾有幾多爭。

  悟圓老宿像

  滿地布黃金。未免俗氣。當陽插莖草。猶欠事功。爭似者老師。平地起孤堆。伽藍自建。連囊贈滯貨。檀度圓成。佛法僧叁尊等供。施受物一體全空。六七十年。妄想悭貪。總成佛事。百千萬劫。齋田寶殿。常放光明。且畢竟渠是阿誰。京北大牛房村觀音寺裏杜多悟公。呵呵。

  輪珠未轉佛心通。田服閑披色本空。道範祇應天眼對。高蹤豈在畫圖中。

  本然安老宿像贊

  九重城裏。十字街頭。金錫高卓。實行密修。叁十載光陰。渾如一日。百千般境界。不換雙眸。淳樸出自天真。非關造作。瓦礫翻成金碧。豈待營謀。天共白雲曉。水同明月流。資糧老去擬勤積。牢把輪珠念不休。咦。現有庵居標榜在。時人何更學虛頭。

  庵隱皇都幾十秋。紅塵堆裏見清修。生平得力無多子。一味尋常老實頭。

  實頭念佛最相宜。一句洪名密自持。萬妙千玄都不會。坐看花放寶蓮池。

  縱橫四土聲前淨。自在叁身象外彰。如是念時非有念。珠輪未轉又何妨。

  伽黎色帶煙霞古。珠數香分菡蓞清。定久不知誰是佛。長空萬裏月孤明。

  觸目明宗猶是鈍。入門辨主尚嫌遲。如何觌面堂堂處。念佛依然問是誰。

  個庵老人像贊

  情性是一味冰冷。面皮得恁麼瘢黑。九重城裏。四十載混俗和光。十字街頭。半個庵騎聲蓋色。人天盡力。推挽不前。佛祖致竟。奈何不得。武接寒山之步。六百首唾出便休。心折潛子之風。十二章行如不及。杖龍活欲舞。腦蓋慣與敲開。鞋虎睡方酣。腳跟何處摸挲。一毫端上戲分身。從此含靈重被惑。咦。不是我侬親法叔。定教趁入無生國。

  鶴林比壽。梵網提綱。庵居無玷。僧史有光。

  法空寶耆宿像

  半肩雲衲披殘。百八輪珠捏扁。法爾無事相關。不是有心擔板。便經億萬斯年何妨。任他佛魔都來不管。過現未十世。一坐渾忘。法報化叁身。個中圓滿。面目如此分明。相逢直須具眼。設有個觌面不識的。更問道念佛的畢竟是誰。你且燒香禮拜了。再向你道未晚。

  

  

《徹悟禅師語錄·卷中 雜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