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願行證 ──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 (耕雲先生講述)▪P2

  ..續本文上一頁薩的大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且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普賢菩薩稱大願王,彌陀大願……都是榜樣。修行若沒有願力,就不能激發心力,也就不能發揮生命的最高價值;不能發揮存在的價值,人活著便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有深宏大願。

  有些人我問他:你學佛法爲什麼?他回答說:好玩啊!看到別人學,我閑著也是閑著……這樣的動機是不大容易成功的,一旦遇到困難、遭到挫折,他就會起退心,他就不學了。必須是認定目標、下定決心、堅持願力、百折不回的人,才能終抵于成。

  修行發願,雖是我們生命的向往、修行的使命,但隨著個人的根器,而有著不同的成就。發願爲衆生而學佛法者,成佛的機率就高;決心爲了斷除自己的煩惱而學佛法,效果也很大。不管發什麼願,一定要全身心、全人格、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如果沒有這種意志和願力,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

  願力加上意志,力量是很大的。民國以前有位乞丐名叫武訓,他雖是個要飯的,但感受到不認識字的人太苦了,于是他立下大願要辦個義學堂,這在當時不是癡人說夢嗎?自己連叁餐溫飽都有問題,那有力量辦義學堂?但是憑著他的願力與意志力,結果他真的把義學堂辦成功了。他每天將乞討所得的錢,丟進一口井中,經過了十年、二十年,有一天,他請人把井裏的錢都撈上來,地方上的士紳受了他的感動,大家都伸出贊助之手,于是武訓義學堂就辦成功了!

  越王勾踐爲了複國雪恥,臥薪嘗膽,身爲一國之君,他原本可以享樂,卻選擇了吃苦,他是有願力的。佛祖釋迦牟尼更是因爲有大願力,抛棄王位,雪山六年苦行,最後于菩提樹下成佛。所以說人活著要有使命感,要有願力。最高的願力是悲天憫人,是衆生與我一體的願力,因爲所有的生命都是從大圓覺海之中流注出來的,自己和一切衆生同一根源,生命的本質完全一樣,我們要善用原本自心的能源。在修行的途中對境起意,那並不是罪惡,因爲我們就是要來世間學習、鍛煉的,只要不執著即可。因爲有了執著的人,所有願力都是爲自己,這是一大錯誤。有人說“我要發財,我要超過某某人,有了錢可以做很多功德!”這是個妄想,這是不可能的。你看某某大財主很有錢,但你並不曉得他祖上所累積的功德,以及他前世的修持,說不定他是個墮落的天使呢!事事都有因緣果,你怎麼能輕易發大財?這種我執的願力必然落空,那叫自不量力。如果我們的願力是宏大的、是大公無私的,是理想而不是妄想,那是可能實現的。你的所做所爲如果能使鬼服神欽,那你一定會成功、會圓滿,因爲佛天都會護佑你。

  叁、行

  行就是實行、實踐,去做才會有結果,才會成功。所謂“行者常至,爲者常成”,一切的創新、發明,都是做出來的結果。你若是只說不做,怎麼可能有成呢?

  (一)學法是唯一的興趣

  我常說學法不難,你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對自己的工作,不管有沒有興趣,你都得做,人是活在責任義務裏,不工作怎麼行呢?你有了家庭、孩子,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照顧,那是你的責任嘛!

  除了責任以外,你如果還有時間,還有別的興趣;有人喜歡下圍棋,有人喜歡打保齡球……有的人興趣更多,喜歡美術、書法、唱歌、跳舞、遊泳、打棒球……那表示他的精力很旺盛。假如有人把學禅當作他唯一的興趣,學禅就可以使他改變氣質、改變心態,感覺很舒暢、很自在,沒有任何興趣可以取代,那他這一生就能成佛。什麼是上上根器?這個就是,上上根器就是他有心力、有意志力,他能夠全身心、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

  所以行就是去做,而且是恒常不斷地做。有些會友有時間就抄寫老師的講詞,越抄精神越好,安祥度加深。有人打電話問我:老師啊!這件事我很難理解!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做了你就有體會,這與我無關,你如果不做就不會有這種感受。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了而不去做,那和不知道有什麼兩樣呢?

  修行,保持安祥的唯一要領就是不著相,只注意自己的責任、義務,應該做的就去做,那不會影響安祥;如果不該想的你去想,安祥遭到了破壞,它就消失了。

  (二)常見自己過

  行可以從近處、小處著手,有些人眼高手低的說:我要救蒼生于水深火熱,愛說笑!你沒有那個力量,你不如從救自己做起。我記得幾年前,我把六祖壇經摘錄了一段,現在已譜成安祥禅曲了: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你要學道的話,沒有什麼妨礙,你昨天怎麼過,今天還是怎麼過,過去吃什麼,現在還是吃什麼,無須改變,沒有關系的。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學道要常見自己的錯誤,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你常說別人的不是,會給你自己帶來煩惱;如果常常發現自己不對、改正自己的錯誤,自己便會減少煩惱,丟掉一個錯誤就減少一分煩惱;你發現別人一個錯誤,你就增加一分煩惱,你發現所有的人都錯,那你煩惱大了,簡直就活不下去了。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把一切是是非非的心都去掉,煩惱就沒有了。你很多年沒有反省,累積的錯誤沒有消除,煩惱一大堆,你如果老早把錯誤改正的話,既不耽誤你的工作,也不影響你的正常人生,你何必自尋煩惱呢?

  (叁)力行杜漏

  我們修學安祥禅,雖然不講戒定慧、貪嗔癡,不製定很多戒條,但我認爲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爲”,這個就足夠了。

  曾經有人對我說:老師啊!安祥真難保持!我說:你會不會生氣?他說:會!我說:生氣怎麼能保有安祥呢?在杜漏歌詞裏講: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知道了就不應該生氣才是。你叫我老師,就要如說而行,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照著我的話去做,若是吃了虧,你可以向我抗議;你沒有依照我的話去做,你也不必叫我老師了,你叫老師幹什麼呢?

  你們回想一下,當你生了氣以後,照照鏡子看,你的相貌都改變了,身上也好像加重了東西,走起路來,絕不會輕飄飄的,而且呼吸粗濁,吃飯沒有味道,說話不對勁,看什麼都不順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多難過啊!

  生氣、發怒,會使生命力立刻降低,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生氣能改變什麼?什麼也不能改變,不如注重調和,保持安祥,發揮佛性,學習包容,去掉個性,不和任何人作對;只要自己心態能夠改變,外在的一切就會跟著改變。我這樣說,是實在話,一點都不誇張,你自己改變了多少,就會發覺別人變了多少,你用安祥心態去看當初你所討厭的人,看起來也變得很可愛,不討厭了,做了就會知道。所以“行”是很重要的。

  四、證

  證是由信而發願,從發願而實行,認真去履行之後,證明了修行不會落空;證明了信、願、行有了結果,是圓滿成功的,這個證在佛法來講便是證果。修行得到結果,就是有了果位,果位是聖人的境界,凡夫不知道,無法推測。但站在“有學”的立場,對“證”應有叁點認知:

  (一)真獨立

  聖人證得了什麼?從佛經上做個簡單的說明,聖人進入了不二法門,他是真獨立的。真獨立就是物我一如,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都是自己,除了自己沒有別的。也可以說沒有我;有我、無我,在不二法門裏是相等的。

  爲什麼我們強調不二法門?西方學者說生命的最初形態是“靈子”。現在的英、美、德等國學者也都有這種說法;在希臘的哲學家叫它做“生元”──生命的單元。生命的單元是什麼呢?這很難說明,用電子顯微鏡也看不見。如果我們用借喻法來說明生命的單元是什麼,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說,我們生命的單元是一粒水分子(H2O),這個氫二氧的水分子,到處都是,而且不論遠近,所有時空中,都是全同,完全一樣,毫無差別,如果說有差別,那是異化現象。水有叁態,人有幼、少、青、壯、老、死,但在人的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一如水不論是液體、氣體、固體,H2O的濕性永遠不變。

  所以,嬰兒房的嬰兒差距就很少,再向上推到父母未生他以前,那就完全沒有差距,因此,自他不二,人人都是自己。

  見性成佛的人,他只認同佛性,佛性是金剛不壞的,是在塵不染的;雖然我們的表層意識很複雜,但是沒有汙染到自性,沒有汙染到佛性。能夠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指的就是佛性,當佛性突出的時候,就是真獨立。真獨立者沒有一樣東西跟我是對立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我,沒有一樣東西跟我有差距,全體都是我,到了這個境界,他的親和力、同化力能夠高到頑石點頭,器世間不會動的東西,偶而也會動。

  中國的哲學家說“一本萬殊”,佛法講“一多不二”──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現象有多,本質是一,這很接近本體哲學的概念,但它比本體哲學更精細,已到了自他不二,完全不分別、不執著的心態。現象界種種差別,來自我們的執著心,如果不執著自我本位,不以自己的好惡心去衡量外在的一切事物,一切外在的事物便都很調和。

  各位在修行過程當中,總有心境最好的時候,當你心態最好時,會發現家中每一種東西,都有淡黃色的後光,它都有生命,那是沒錯的。所以一個修行成功,證了果位的人,他是真獨立的,真獨立所發出來的情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所有衆生無條件的同情,對衆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見性成佛的人,別人就是他,他就是別人;除了別人,沒有自己,這就是真無我,真無我就是一切都是我、就是大我。說真獨立,不是相對的獨立,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獨立,到此境界說個獨立都是多余。

  (二)真自由

  證果的第二個特征是真自由。未見性的人是相對的自由,甚至是不自由。證果以後是絕對的自由,生、死、苦、樂都是自由的;你要他痛苦,他不痛苦;你叫他哭,他反而笑,他是自由的。你所設的一切圈套,一切障礙對他都不會造成困擾。

  (叁)真平等

  證果的第叁個感覺是真平等。金剛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因爲是“一”,不得不獨立,不得不平等。世俗人的喜悅、快樂是建立在許多條件上,如果缺乏了客觀條件,便快樂不起來,但是佛的快樂就是快樂,是絕對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條件的。

  佛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家別誤會“唯我獨尊”的意思是你們都得聽我的,我是老大,不是這個意思。在古德語錄中說“佛是傳語人”,給誰傳語?佛代表宇宙本體傳話,宇宙本體不會說話,用不著說話,沒有物件說話,成了佛的人就來代替宇宙本體說話,宇宙本體只有一個,所以說唯我獨尊,也是“是法平等”,一切平等。

  五、結論

  禅是最直接、最快速成佛的速成班,大家能夠相信自性是佛,擴大心胸,堅定願力,認真、努力的去淨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實踐、去做。在不二法門裏,做就是不做,不做就是做,煩惱即菩提,有念即是無念,有相就是無相,“言語道斷,非去來今”。大家能保持住現在的心態,絕對能夠到家,就是入不二法門。

  

  

《信願行證 ──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 (耕雲先生講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