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高僧傳 解說

  解說

  中國古來就有「道由人弘」的說法,意謂任何一種學說、主張乃至任何一種宗教、文化,都有賴于人的傳揚、弘化。如果說,佛教「叁寶」中「法」即是指佛之「道」,那麼,此中之「僧寶」就擔負著弘揚「佛道」之使命,此正如元代僧人昙噩在《六學僧傳

  序》中所說:「佛法非僧業弗行,僧業非佛法弗明。」可見,僧業對于佛法之傳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爲了使曆史上高僧之德業能夠得到表彰和弘揚,更爲了時僧有所依仿、後人得到啓迪,從而使佛法能夠不斷發揚光大……曆代作者正是出于這一目的而費盡心血編纂各種《高僧傳》。

  自六朝至宋明各部僧傳所輯錄的曆代高僧,或以傳譯經典、闡釋義理而使慧燈長傳,或以神通利物、遺身濟衆而使佛法深入人心;有的以精進修禅爲四方禅林作則,有的則以戒律嚴謹而成爲天下學僧之模範。凡此等等,曆代《高僧傳》確實具有「明僧業而弘佛法」之宗教意義。

  其次,作爲僧傳,各部《高僧傳》之史學價值更是勿庸置疑。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代代相續之各部《高僧傳》,治中國佛教史者恐將無從下手。不但如此,由于各部《高僧傳》都是作者或花費數十年心血,甚或傾注畢生精力才完成的,他們或南走閩越、北陡燕臺,或身臨大川、足履危岩,碌碌奔波于荒山廢剎之間,苦心搜討于各種碑銘墓志之上,因此,僧傳中所記錄的許多數據,往往爲正史所不載而又是研究當時許多思想家特別是佛教思想家所不可或缺的。就此而論,各

  部《高僧傳》不僅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進而論之,自慧皎倡高蹈遠遁,易「名」以「高」,以高風亮節爲選錄傳主之標准後,各部《高僧傳》多注重僧人之道行德操,正因爲如此,每個有緣讀到《高僧傳》的人,從書中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一些佛教知識和曆史資料,而是可以在思想上得到洗煉或熏陶。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僧傳》還具有溫渥人心、淨化心靈的作用。

  另外,正如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高僧傳》之文化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梁》、《唐》、《宋》叁部僧傳中,人們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彙,從法顯之《佛國記》到玄奘之《大唐西域記》,再到義淨之《南海寄歸內法傳》等,都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雖然從主觀上說,他們也許是爲求法而西行或爲弘教而求法,但在客觀上,他們爲中印文化之交流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再如譯經,把印度佛典翻譯成漢語,這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高僧傳》中屢屢語及的佛經翻譯之曆史衍變及譯經之規則……諸如道安之「五失本叁不易」、隋彥琮之「八備」、唐玄奘之「五不翻」及宋贊甯之「六例」等,對于今日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傳播與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當然,《高僧傳》作爲古代僧人的著作,一如所有的曆史著作一樣,都有其二重性,例如傳中在贊頌高僧之道行時,往往過分渲染其神通,以至于挪動嵩嶽于千裏之外也易如反掌等等,這些都有待讀者加以理性的審視和甄別:又如傳中雖然提供了許多甚至連正史也不曾言及的十分寶貴的曆史資料,但是,史實不當、記載錯誤之事亦屢屢有之,這就要求讀者應該善于去僞存真、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開卷有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