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躬示禮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這是不合乎禮儀的。
5.手中持經時,碰到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
6.不得直喚出家衆名諱。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7.不得盜聽出家衆誦戒經。
8.不得說出家衆過失。不得與出家衆結爲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與出家衆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叁)稱呼大德
1.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某老法師”、“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師”、或“師父”、“法師”。
2.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作“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稱作“師父”。
3.對年青比丘、比丘尼,則可僅稱“師父”、或于其名號下加稱“師”字,如有“○○師”即可。
4.請問大德名號,當先合掌,然後說“請問上下”、“請問師父尊號”、“法師尊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稱“我”字。當視關系而自稱“後學”、“門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
(四)與大德談話
1.若有問題請問大德,應說“請開示”。
2.與大德談話,立處不可高于大德,亦不應站立路中。如果師父在樓上,要到樓上請師父開示,如果師父在樓下,不可在樓上扯開嗓門地叫喚師父,應該到樓下來請示。
3.請開示,應請大德自訂時間,以免影響大德修持,且應事先與師父約定時間,比較理想。
4.大德問話,當坦誠大方,據實回答。
5.大德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當則立靜候招呼,不得率爾插嘴,失卻敬意。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候再請示。
6.大德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上前與之談話。
7.若有比丘或優婆塞于深山崖洞獨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請法供養。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獨自湯藥奉侍,應當請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四、四威儀
欲了生死,先要循規蹈矩,如孔子之製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弁律威儀無異。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申則心有依處,故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一)行如風
“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叁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腳跟拖拉出聲,舉止莊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二)立如松
“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贊歎經法,廣爲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地安穩,不可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並于適當立時則立,于所立于適當的位置,並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叁)坐如鍾
“跏趺晏坐,谛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即坐時,應將精神統一、身心放松。由後觀之,彷如大鍾一般穩定。切不可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四)臥如弓
“非時不臥,爲調攝身心,或暫時的臥,則右□晏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兒臥也。”
五、出入佛門之禮儀
(一)入
1.消假--先到大殿向諸佛菩薩頂禮消假,次至師父處頂禮消假。
2.接駕--見到有法師來,應頂禮接駕。
(二)出
1.告假--欲離寺前須先向佛菩薩禮拜告假,次向師父告假。
2.送駕--送師父出門當頂禮送駕。
六、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一)上下樓撩衣之法。(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後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時,雙手不可下垂,應放掌或合掌。
(叁)跪拜時如何撩衣?(雙手同撩前片)
(四)長跪時如何起身?(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
(五)靜坐時,將蓋布巾置于海青內。
(六)閉靜後,雙腳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七、齋堂儀規
(一)內外威儀當具足
1.內:食存五觀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貪等爲宗
(4)正事良藥爲療形枯
(5)爲成道業應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切勿散心雜話、起諸分別。
(二)食爲法本-受食當內外威儀具足,並當發叁願:
1.願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諸惡莫作)
2.願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衆善奉行)
3.誓度一切衆生,無一衆生不度
※古德雲:“五觀若明(存),千金易化。叁心未了,滴水難消。”
(叁)拿碗筷的方式
1.碗--表龍珠、精華,如吾人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即所謂的摩尼珠,欲“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
2.手--謂之龍口含珠。
3.筷子--謂之鳳點頭。
八、講堂規約
(一)聞法的心態-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滿裝智慧法音,開創自在的人生。
(二)聞 思 修-專注的聽,仔細的想,行我所知,才能達到聞法的真義。
(叁)獨坐的威儀-擡頭挺胸,端坐攝心,會讓你聽得更深入,更清楚。
(四)桌面整潔-桌面是擺放經書的道場,保持桌面整潔,就是恭敬佛法的具體表現。
《佛門禮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