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P13

  ..續本文上一頁識,因依附色身而現色身之形相,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當該期生命完結了,以此形相出現的因緣,也快要盡了。

  待衆生憑業往生,找到了投生之處,上一期的生命便徹底完結,而以上期色身之形出現的中陰身,也會跟著湮滅了。

  在死亡與新生之間,中陰的存在,顯示了心識與習氣的存在。但是由死到生的時間長短,就視乎衆生個別的因緣與業力了。

  對世間較少執著的衆生,能較快舍棄一期生命的中陰,依業往生,開始新的生命。

  較愚癡執著的衆生,卻會爲死亡與中陰的幻象所迷惑,以致耽擱了輪生的時間,滯留于陰界,成爲所謂迷鬼了。

  (十一)轉生與前世的記憶

  衆生既然輪轉生死不斷,爲什麼他不能隨意記憶從前各生的事情呢?

  善男子,衆生從前各生的經曆全皆貯藏于第八阿賴耶識裏,只是這些記憶對現生沒有用處,于是,它便潛藏于八識之內,並不浮現于末那和意識之中。

  事實上,轉生人間的衆生,若是前生的記憶,與今生相通,昭然若揭,那麼,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爲什麼呢?

  因爲,今生的記憶若與前生不斷,衆生便不能擺脫過去,不能扮演全新的角色,過全新的生活。卻因從前的經曆背境、男女尊卑、善惡賢愚之別,及與相識衆生現在關系的改變替換,而起極大的不便和尴尬,以致衆生無法真正地接受業力的果報。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不斷的記憶,實有害而無益,妨礙了因果業報,令新的生命經驗不能出現。

  但是,一期生命終結後,從前各生的經曆便能隨意活現于目前了。

  第十章 魔

  (一)一切凡愚皆著的內魔

  什麼叫做魔呢?

  善男子,——切損害他人的性命,阻礙他人行善事、走正道,令他人的智慧解脫不能增長的,都叫做魔。

  魔有很多的類別,如五蘊魔、煩惱魔、業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知識魔和菩提法智魔等。

  這些魔全從自身而起,與他人無涉,能由自己調伏,令不生起,因此,全叫做內魔,與不由自己控製的外魔有別。

  善男子,衆生能憑自己的色、受、想、行、識,作許多魔事,使五蘊成爲罪惡的淵薮,障蔽正道,損害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作魔事的五蘊,便成五蘊魔了。

  衆生終日作業不息,恒作善業惡業。若作善業則受福報;若作惡業便受惡報,使自身恒受業力驅策,輪轉于六道,沒有止境。這樣能障礙修行正道,損害自他慧命,使解脫難得。因此,業報便成一種魔障,這就是業魔了。

  有些衆生,心記憶體有很多邪念,對人與事,多存輕慢懷疑,不生敬重。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的慧命,不能長進。因此,這壞心腸便成爲一種魔障,這就是心魔了。

  衆生是四大假合之身,壽命有限,終有—天壞滅,複歸塵土,對世間及出世間的事業,因時間短促之故,能起障礙,更使衆生恒在死亡恐怖之中。這樣,死亡便成爲一種魔障,這就是死魔了。

  有些衆生,執著自己諸根端正,稍有善根,便起自滿之心,不複精進修行,更求上進。由此而障蔽了正道,損害了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這些善根,便成爲—種魔障,這就是善根魔了。

  有些衆生,悭吝于自己所得的善法,不肯用以開導他人,自持秘而不宣,害怕他人能勝過自己。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慧命,成爲一種魔障,這就是善知識魔了。

  又有些衆生,于導致解脫的佛法,起死板的執著,不知善巧方便,不懂變通活用。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的慧命,令修行難有進步。因此,佛法便成魔障,這就是菩提法智魔了。

  善男子,—上述魔障,皆從自身而起,沒有凡夫能免。因此,梵行未淨的衆生,皆渾身是魔,常作魔事,與魔民無異。

  只有依佛法而行,始能對治這些魔障,把它們掃除,令不複現。

  善男子,行者降伏內魔之後,更複有外魔前來試探擾亂,必要內外諸魔皆能降伏,始能得證佛果,成爲天人的導師。

  (二)外魔——證道的考察者

  善男子,欲界天中,有魔王及其眷屬居住,享樂與—切諸天同等。

  魔王有很大的神通力,常與其眷屬魔民魔女等,與修出世間法的行者爲難,擾亂其心。使那些正在淨化身心近于成就的,易于墮落,回複過往的顛倒邪惡,不再精進修行。

  魔王與其眷屬,能以種種形式,挑起衆生的惡根性,擾亂行者之心,令他們再陷于邪淫、悭貪、殺生、嗔恚、散亂、愚癡之中,把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抱負抛棄,重過身口意都行魔事的生活,永遠要輪轉生死,不得解脫。

  善男子,一般凡夫、渾身是魔,一切的身口意活動,無不是魔事,本身與魔無異,因此,魔王與其眷屬,實無再來擾亂的必要。這樣,他們所要蠱惑的對象,就限于那些稍有道行,但還未證得不退轉道心階位的行者了。

  爲什麼物件只是那些尚未得不退轉道心的行者呢?

  善男子,若有行者,得不退轉道心階位,魔王便再不能擾亂他們,使他們再墮落凡夫之境了,否則便不名已證不退轉階位。

  這些聖者,道心不退,精進修行不滅,智慧定力甚強,對—切魔王魔事,早已看破,知道沒有真實,猶若夢幻泡影,因此,對他們絕不起任何執著,更不因他們起絲毫擾亂。這樣,魔王與其眷屬,便無能爲力,知難而退了。

  就是爲了這緣故,魔王舍棄凡夫,回避聖者,而只擾亂那些接近證道的行者。

  爲什麼魔王不滿足于欲界天的享樂,卻要以種種形式,與行者爲敵,以種種試探,退其道心呢?

  善男子,居于天界者,又豈有如是損人慧命之魔王?若有衆生.如是惡作,早應墮落于地獄,豈能生于天界享福,任由他擾亂行者之心呢?

  善男子,一切魔王及其眷屬,俱是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化身,以作魔事,只爲試探行者之志向、探行者之操守、驗行者之定力、測行者之智慧而已。

  行者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志向堅定,誓死精進修行,甯喪身命財物,亦不肯再作魔事,墮于邪僻,他便能降伏各種魔怨,堪聞天地之大法,得宇宙之玄機,盡去一切無明妄執與愚癡顛倒,得無上的解脫,成爲天人的導師。

  因此,魔王的擾亂試探,實是證道的考績。而行者所要降伏的魔怨,其實都是自己的心魔。

  善男子,以此之故,所謂外魔,只是誘緣。若行者先不著心魔,一切外魔也無從出現,這樣便更無外魔可伏了。

  佛性與魔性,同是一法性;

  佛心與魔心,同住于一心;

  外魔與內魔,全皆是心魔;

  慈悲成諸佛,惡毒變魔軍;

  善惡—念起,佛魔即著身。

  第十一章 在解脫道上的行者

  (一)永離六道、不再受生的阿羅漢

  善男子,若有衆生,對一切無所執著、無所希冀,止息了一切的欲念,不再作能起汙染束縛的業,那麼,待他從前種下的業種得到圓滿的果報後,他便再沒有輪轉六道的因。這樣,他便是一位梵行清淨、所作已辦的聖者,一位斷滅愚癡、永遠再不須在六道受生的阿羅漢了。

  如是的—位阿羅漢,待色身壞滅、應世緣盡之後,便超出六道,從世間的煩惱不實中解放出來,住在解脫的涅槃實境裏;從世間的生滅變化中消失,進入一個超越世間生滅的樂境。

  善男子,六道輪轉中的生活,是不自主、不自由,愚癡顛倒的妄動,由業而生的機械生死。衆生的做作,茫然盲目,沒有上進的目標,不知解脫的方向,苦多而樂少,雖生猶死。因此,六道輪轉的生命,實是苦惱的泉源、受苦的機關,不是衆生所應執持不舍的生機。

  但是,住于涅槃解脫的阿羅漢,生命再不爲業力所系縛,不爲六道桎梏所掣肘,不爲生死輪轉所限製、約束。因此,他所過的是自由的、自主的、快樂的、無任何束縛苦惱的生活,比起六道的機械生死,就有雲泥之別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聖者住于解脫的生存,雖沒有世間的生滅現象,不但不陷于虛無不實,反因而得更大的生機、無盡的變化,能遊戲神通于宇宙之內,不再受生滅法的掣肘,處處能得到自在。

  愚癡的衆生,不懂束縛的世間法外,有自由無束縛的出世間法,因此,他們執著世間變異虛幻的一切法爲實有。這些對虛幻的執著是注定失敗、導致苦惱的了。

  睿智的衆生,持佛法修行,能漸見道迹,善能隨順世間變易法,于世間能得一切可得的自在與解脫,更複力求向上,爭取更高的成就,超越世間法的桎梏,而得無上的真正自在解脫,跳出六道,證無生滅之身。

  行者見道證道,皆按步就班,信心隨修行證果而增,以致心不退轉,對世間生滅之法,戀棧盡除,冀求出世間的聖者生活。

  善男子,梵行清淨、所作已辦的聖者,爲追尋更高境界的生活,對世間再沒有依戀,再沒有居留之心,就像那從籠子逃走的小鳥,永遠不願再重返籠中一樣。于是,他從煩惱的世間消失了,在六道再沒有他的影子。

  (二)救世的菩薩

  什麼是菩薩呢?

  善男子,菩薩的意義就是覺有情。

  有情是一切有情感和意識活動的衆生。

  覺有情者,就是自己得到開悟,覺醒了自己的佛性,然後以慈悲之心,不畏辛勞,伺機點化六道愚癡衆生,使同得覺醒開悟的救世者了。

  善男子,菩薩是一位不斷地自覺開悟者。他不斷地追尋更高的智慧,開拓潛藏的心力佛性,除去無明,使自己能得更大的力量與解脫。

  他同時是一位覺他者。因爲,在他稍有開悟得著時,便極欲把一切所得,與所有衆生分享,令彼等可共沾法益。

  善男子,事實上,自覺與覺他、是一事的兩面,並非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因爲自己稍有開悟,便心存執著,不願利益教導他人,棄衆生于癡迷苦惱而不顧,是自私自利的行爲,與覺有情之旨相悖,能斷慧命,有礙更大的開悟。

  就是這緣故,自覺覺他,是相輔相成、互爲因果的。自覺越多,覺他的能力就越大;覺他越多,自覺的資糧便越豐盛,慧命就越能增長,自覺的境界也就越高了。

  善男子,沒有自覺之智,是絕不能覺他的;但是沒有覺他的慈悲心,進一步的自覺,就絕不可能了。

  因此,—切菩薩應世事業,皆以自覺覺他…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