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禅:活出真實的自己
艾茲拉·貝達
這是什麼
當我終于准備好不再逃避自己的恐懼時,淨香·貝克敦給了我一種修持的方法,後來證實這個方法用來對治逃避傾向確實價值非凡。此法乃是要問自己:“這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一則禅的公案,因爲答案無法從思想中得來。你必須真的經驗它,才能得到解答。事實上,答案就是當下經驗的本身。以佩瑪所說的故事爲例,當她的朋友轉頭看著那些怪獸時,就等于在問自己:“這是什麼
”
不論抗拒以何種面貌示現——分心、恍神、幻想、計劃或昏沈——你都要問自己“這是什麼
”阻礙當下覺知的到底是什麼
請花一分锺的時間安住在當下。感覺一下此刻出現的抗拒力,然後問自己:“這是什麼
” 這股抗拒力在身上造成了什麼感覺
它的本質是什麼
它出現的部位在哪裏
它的質地如何
它有沒有在心中製造出噪音
再問自己一次“這是什麼
”然後試著安住在當下的經驗之中。如果你的心飄走了,把它拉回來,再問一次自己這個問題。請安住在這股抗拒力之中,然後再深入探索下去。請問你所抗拒的是不是身體上的不適感
還是情緒上的不安感
你能不能輕柔地覺察它
你能不能再多一秒锺與它共處
你願不願意經驗這股抗拒力的實況
直到我們願意徹底經驗這股抗拒力並拓寬我們的覺知之前,修行仍然會不斷出錯。曆經無數的失望之後,我們才甘願安住于這股抗拒力之中,到那時我們的好奇心就會大到願意將這股抗拒力視爲修行的主題了。我們一旦開始安住在這股抗拒力之中,開始去體會趨樂避苦的策略往往會封閉住自己,而願意面對這些我們從不想面對的問題,便有可能活出真實的人生了。這時,修行的成果——自由、開放、感恩——將會在日常生活裏顯現出來。
願意包容每一樣我們所遇見的事物,而不將己所不欲之事推開,便等于在對我們的人生說“YES”。不過我們無法強迫自己說“YES”,就像我們無法強迫自己心口合一地說出:“沒問題!” 一樣。“沒問題”確實是具有深意的,可是如果我們一心只想“沒問題”,便達不到目的了。緊抓著這股欲望不放,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雖然如此,修行生活唯一正確的選擇仍是要不屈不撓地包容我們所有的經驗。否則,我們就可能會將真實的生活推開,不去面對其中所包含的諸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