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教的經證 四攝化他

  四攝化他

  布施及愛語,利行與同事,

  如是四攝法,普攝諸世間。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吾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脫離不了你我的人際來往,除了物質需求之外,更要追求人際關系的和諧。俗話說:“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如何保持和諧?佛法提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圓滿、和諧。

  一、布施

  布施,謂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是衆行之源,六度之初,亦爲四攝之首。如何布施與人結緣呢?布施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勞力、歡喜、智慧、無畏等布施,也就是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布施在日常生活上是非常容易實行的,隨口的布施,隨手的布施,隨意的布施,隨喜的布施,隨心的布施,不需要花很多本錢,隨時隨處可以做功德。布施能使人遠離貪心,能招感幸福的果報。據《優婆塞戒經》說,樂施之人可獲得五種利益:終不遠離一切聖人;一切衆生樂見樂聞;入大衆時不生怖畏;得好名稱;莊嚴菩提。布施是攝受衆生的第一步,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思,切實去奉行,必定能夠處處如意,人人有緣。

  二、愛語

  愛語,謂依衆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大寶積經》說,愛語是常不舍離歡喜之心,愛語是以無染心分別開示,愛語是對來乞衆生善言安慰,愛語是演說利益之事。佛陀是愛語的實踐者,據經典記載,佛陀每見人來,則曰善男子、善女人,對衆生軟言慰喻。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說愛語,讓人生起歡喜心,必能獲得許多的友誼。

  叁、利行

  利行,謂行身、口、意善行,利益衆生,令生親愛之心而受道。《大寶積經》說,利行是滿足自他所有意樂;利行是深心無悔;利行是自利利他,平等攝受;利行是棄舍自利,專務利他。佛陀在過去世中,爲了度化衆生,舍身飼虎,割肉喂鷹,這種難行能行的利他行,莫不是以平等心、大悲心利益一切衆生。

  四、同事

  同事,謂親近衆生,同其苦樂,並隨衆生所樂,分形示現,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大寶積經》載,同事是隨己所有智慧及功德,爲他人說法,攝受建立一切衆生,令其安住佛法之中;同事是以平等心幫助成就諸來乞者;同事是回向大乘;同事是常起深心,無間說法。佛陀降尊就卑,示生娑婆,不舍慈愍,教化頑強衆生,又常分身遍塵刹,攝受衆生,這正是同事攝的最佳明證。

  爲什麼菩薩要行四攝法度化衆生呢?據《大寶積經》說:“言布施者,爲欲堅固菩提根本。言愛語者,爲欲成就菩提萌芽。言利行者,爲欲開發菩提妙花。言同事者,爲欲成熟菩提勝果。菩薩摩诃薩爲欲修行大菩提故,以如是等四攝之法,處于長夜,攝受衆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