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護口過
護四種口過,常說利益言,
自過能發露,是故得上音。
--《無所有菩薩經》
“一言興邦,一言喪國。”口,能像刀劍傷人;口,能做功德;口,也能修行。但是,口舌往往是最容易造罪業的。《四自侵經》說:“谛觀一切擾擾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因此,智者應舍離四種口過,常發正語。四種口過即:妄語、兩舌、惡口、绮語。
一、妄語
妄語,又稱虛妄語、虛诳語、妄舌、虛僞、欺。是十惡、五戒之一。謂以欺人爲目的而說不真實的語言。據《四分律》載,說虛僞不實語,名“小妄語”;未得言得,未證謂證,乃“大妄語”。由于妄語言說,诳惑他人,令人妄解,致使萬苦爭纏,百憂總萃,如此種虛妄之因,將感得輕賤之報,及地獄重苦。《諸法集要經》說,若發虛妄言,則舍真實法,亦壞他世善,無惡而不作,爲他所嫌惡,長受輪回苦,無由生諸天。又《優婆塞戒經》載,樂于妄語者,現世得“惡口惡色,人不信受,衆皆憎惡,不喜見之”等惡業之報;後世得“入于地獄,受大苦楚,饑渴熱惱”之報;受報之後,若生人中,則“口不具足,人不信受,見者不樂,雖說正法,人不樂聞,一切外物,資産減少”。
二、兩舌
兩舌,又稱離間語、兩舌語,即于兩者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彼此之和合。是十惡業之一。《正法念處經》說:“太喜多語言,增貪令他畏,口過自誇誕,兩舌第一處。”又《華手經》說:“惡口而兩舌,好出他人過,如是不善人,無惡而不造。”兩舌之罪能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亦得弊惡眷屬與不和眷屬之果報,如《法苑珠林》說:“兩舌鬥亂人,地獄被分裂,獄卒擘其口,焰刀割其舌。苦痛既如此,加之以饑渴,惡業不自由,還飲身中血。”“讒毀害人深,固受叁塗苦,設使得人身,余報仍依怙,眷屬多弊惡,違逆恣瞋怒。”
叁、惡口
惡口,即口出粗惡語毀訾他人。據《大乘義章》載,言辭粗鄙,故視爲惡;其惡從口而生,故稱之爲惡口。《法界次第初門》說:“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爲惡口。”《五分律》說:“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斫身,由其惡言。應毀反譽,應譽反毀,自受其殃,終無有樂。”另據《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載,若惡口罵詈、誹謗,其人將獲大罪報。
四、绮語
绮語,謂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詞。爲十惡之一。《成實論》以非實語、實語而不以時、實語以時而隨順衰惱、實語以時而言無本末、義理無次等,皆爲绮語。又《瑜伽師地論》載,绮語之別稱有非時語、非實語、非義語、非辭語、不思量語、不靜語、雜亂語、非有教語、非有喻語、非有法語等。此諸绮語無益自他,唯增放逸,長諸不善。死落叁塗,後生人時,所說正語,人亦不信。如《大智度論》說:“有墮餓鬼中,火焰從口出,四向發大聲,是爲口過報。雖複多聞見,在大衆說法,以不成信業,人皆不信受。若欲廣名聞,爲人所信受,是故當至誠,不應作绮語。”
所以,我們要多用口修行,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四種口過,常說贊美別人的話,利益別人的話,如《無量壽經》說:“遠離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若是自己犯過,能心懷羞慚,發露忏悔,如此必能得廣名聞,得妙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