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事,真誠做人
一個人行事的真僞,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的。有內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
——禅語
有一天,奕尚禅師從禅房出來就聽到陣陣悠揚的锺聲,禅師立刻被那種與衆不同的锺聲吸引了,他仔細聆聽,神態極其專注。锺聲停了以後,他向侍者詢問道:“今天早上敲锺的人是誰
”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來的,才來沒幾天。”
奕尚禅師說:“你去把他找來,我有話要問他。”
那個新來的小和尚來了,奕尚禅師問道:“今天早上你敲锺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
小和尚回答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情,只爲敲锺而敲锺而已。”
奕尚禅師道:“我看不是這樣的,敲锺的時候你一定是想著什麼,否則,你不會敲出這樣的锺聲的。我仔細聽過了,今天的锺聲格外響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這樣的聲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後說道:“我沒有刻意要想著什麼,在我還沒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做什麼事都要用心,打锺的時候想到的只能是锺,因爲锺即是佛,只有虔誠、齋戒、敬锺如佛,才配去敲锺。””
奕尚禅師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锺是這樣的,做任何事也要這樣。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锺的禅心,以後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這位小和尚從此事事恭謹,無論做什麼事都牢記禅師的教誨,保持敲锺的禅心,終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後來的悟由禅師。
以真誠的心去對待工作,才能體會到工作的真正意義;以虔誠的心對待人生,才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谛。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成功,相反,如果只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做事,那麼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因爲成功只眷顧有心之人。
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前去拜訪一位法師。他們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法師覺得這個居士十分博學。到了吃飯的時間,小和尚看兩人談得投機,便爲兩人准備了一大一小兩碗面。
法師看了一下面條,將大碗推到年輕居士的面前,說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應該將大碗再推回到法師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點兒都沒有推讓,張口就吃。法師見他這樣,不由皺起了眉頭,心裏想:“本以爲他慧根不淺,可是居然一點兒都不懂得禮儀!”
居士吃完後,看見法師根本就沒有動筷子,而且面有愠色,便笑著問法師:“師父爲何不吃
”
法師一言不發。居士笑著說:“我確實是餓了,只顧自己狼吞虎咽,忘記讓師父了。如果我將您推給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願。既然不是我的本願,我爲什麼要那樣做呢
我要問師父,您推讓我的目的是什麼
”
法師答:“吃飯。”
居士嚴肅地說:“既然目的是吃飯,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你推我讓!難道您把大碗讓給我不是真心的嗎
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爲什麼要那樣做呢
”
法師聽完居士的話頓有所悟,淚花奪眶而出。
做人一定要真誠才不會煩惱,不管是謙虛自己還是贊賞別人,都要發自內心。虛情假意的奉承和謙恭,非但不能使別人欣喜、滿足,自己也會因爲背叛了本意而心生不快。說自己不想說的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爲了滿足別人而難爲自己,心裏就會有不滿、生怨恨,又怎麼能感到快樂呢
所以,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本色,真心做事,真誠做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自己也能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