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人的佛法 何必在意小過

  何必在意小過

  

  無心之過是一場意外,你不能譴責意外。

  

  ——禅語

  

  做人一定要學會承擔,也一定要學會處之淡然。世間許多事情本來就很平常,無需計較是非黑白,看開了就是快樂。

  

  有一天,知雲和尚去參訪石頭禅師,二人談興很濃,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來到了江邊。這時一位船夫正將沙灘上的渡船用力推向江裏,准備載客過江。船下水後,沙灘上留下一片被壓死的螃蟹蝦螺,讓人看後心生憐憫。

  

  知雲看後不禁向石頭禅師問道:“請問大師,剛才船夫推船入江,壓死不少蝦螺,這是乘客之過,還是船夫之過

  ”

  

  石頭禅師毫不猶豫地答道:“既非乘客之過,也非船夫之過!”

  

  知雲不解,又問:“乘客、船夫都無罪過,那究竟是誰之過呢

  ”

  

  石頭厲聲說道:“是你的罪過!”

  

  知雲聽後,莫名奇妙。

  

  石頭禅師這才娓娓道來:“佛教雖講有六道衆生,但是以人爲本。站在人本立場,船夫爲謀生計而賺錢,乘客爲了過江而搭船,蝦蟹卻又爲了藏身而被壓,這是誰之過

  罪業由心造,心亡罪亦無,無心怎能造罪

  縱使有罪,也是無心之罪,而你卻無中生有,自造是非,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

  

  知雲聽後默然不語。

  

  石頭禅師接著又說:“有和無本是佛法的一物兩面,有就是無,無就是有。說有說無都是片面之詞。”

  

  知雲大悟!

  

  罪由心造,有罪無罪,全看有心無心。無心犯錯不爲過,有道是“天作孽猶可恕”,自然規律不可違抗,何必耿耿于懷;有心爲之則罪不可赦,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即便是什麼都沒有做,只要心生惡念,那也是有罪的。

  

  仰山和尚是僞山禅師的學生,有一年,師徒兩個一年沒見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見面時,僞山禅師向仰山問道:“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麼事

  ”

  

  仰山說:“我開了片荒地,然後種了一些莊稼和菜,每天挑水澆地,鋤草除蟲,收成很好。”

  

  僞山禅師贊許地說:“你這一年過得很充實呀!”

  

  仰山和尚便問:“老師您這一年都做了什麼事

  ”

  

  僞山笑著答道:“我過了白天就過晚上。”

  

  仰山隨意說道:“你這一年也過得很充實呀!”剛說完,就覺得自己這麼說有欠妥當,話語中似乎帶著諷刺的意味,于是漲紅了臉,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頭,心想:“我這樣說,老師一定以爲我在取笑他,這樣說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他的這一窘態早就被僞山禅師看破了。就在仰山盤算如何補救的時候,僞山禅師責備他說:“只不過是一句話,你爲什麼要看得那麼嚴重呢

  ”

  

  仰山一怔,忽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于是說道:“我們開始上課吧!”僞山禅師贊許地點了點頭。

  

  偶然的小疏忽,或無意的小過失,只要不是成心爲之,如果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那就隨它去吧,沒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