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智慧
大家在講臺上講經都有進步,這是很好的現象,希望再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可以說是字字句句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所以經不是口裏頭去講的,要怎樣把它做到,我們才能得真實的利益。
必須要明了生命是永恒的,不是一個階段的,如果說人死了就完了,那還有什麼搞頭?那用不著這麼辛苦去求學了。死了是身死,“我”沒有死,“我”是永恒的。法相宗所講的“我”是帶妄之真的“我”,講神識,神識是帶妄之真,並不是純真,但是就是帶妄之真也沒有死,這種“分段生死”的現象沒有了,在佛法裏講它只有“變易”。所以“變易”,如何把“妄”淘汰,露出純真之我。到純真之我,絲毫虛妄都不帶,這就是如來果地,圓教的佛果。所以我們講“佛”,佛就是純真之我,沒有帶絲毫的虛妄,這個名稱就叫做“佛”,所以佛就是真正的“我”。我們這樣解釋給人聽,人家不至于産生誤會,不至于聽到“佛”,把“佛”看得很玄,看到像神仙一樣,那就産生誤會了,這些名詞要用現代的術語把它講解清楚。所以我們曉得“我”是不會死的,是不生不滅的。
但是這個“生”是隨緣,我們沒有覺悟,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宰的時候,隨業受報,這很討厭的事情,這講六道輪回。你作善,你心善行善,你在六道裏面受叁善道的果報:天、人、修羅,受這個身。你這個身舍了之後再得一個身,得個什麼樣的身,自己要清楚。如果心惡,行爲惡,你所換的身就是地獄、餓鬼、畜生身。所以佛教我們要斷惡修善就是希望我們這個身壞了之後,換一個身比這個身還要好,至少還能保持這個身,不要換成畜生身、餓鬼身,那就差勁了,但是佛並不是以此爲足,希望你把境界再往上提升。
你們在經上講的“一切世間”,“一切世間”在《無量壽經》裏面並沒有詳細解說,可是《華嚴經》講得清楚,“有情世間、知正覺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就是講六道裏面的有情衆生,我們今天講動物。無情的世間是講植物和礦物,但是無情世間有世間主,叫鬼神。山神、土地神,這是器世間主,樹神、花神,這真的不是假的。樹有神,花也有神,這都是屬于器世間主。所以人對于什麼東西都不能貪愛,不能有留戀,這一點要覺悟。你要特別喜歡什麼花,將來死了以後就作花神,一生修行的功夫到最後變成花神,特別喜歡樹就變成樹神,特別喜歡哪個風景的時候,將來就變成器世間主。你往哪裏去是隨你的心,隨你的意念,意念就是你的愛好,這個東西很麻煩。所以什麼東西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決定不能有貪愛之心。正覺世間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叫做正覺世間。這個如果講到“一切世間”可以略略的介紹一下,這不是累贅。一般學佛的人往往疏忽了器世間主,《華嚴經》裏面講的叁十多種鬼神都是屬于器世間主,那你這“一切世間”的範圍就講圓滿了。
既然曉得我們還有來世,來世還有來世,那麼這一生的時間很短,來生的時間很長,聰明人,如何爲來世長時間著想,這個人就覺悟了,如果你學佛了,連這個道理都沒搞清楚,這個事實真相都不明白,你這個佛法就白學了。我常常在講席當中講,來世的果報叫做果報,果之前有花,所謂花報,花報是我們現在所受的。你修行有沒有功夫?有沒有得到利益?學佛要得不到好處學它幹什麼?好處在哪裏?聰明、智慧,你超過一般人,這是你得的好處。體質的改變,你要曉得相隨心轉,體質也是隨心轉。你的心地真誠、慈悲,那個相就真誠、慈悲;心地清淨、平等,你的身體決定健康長壽,這叫花報,如果連這一點我們自己都轉不過來,那足以證明我們修行功夫不得力,縱然你很用功,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功夫如果真正得力,你的容貌、體質、生活環境必定轉過來。你們念《了凡四訓》,你看袁了凡能夠改變他的生活方式,他改變得還並不很圓滿,但是確實有顯著的改變,他修行功夫得力了。
佛在經上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爲人演說”,“演”是表演給人看,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真的做好了,真的得受用了。拿什麼表演?我們這個身體、容貌、我們的生活,這就是表演。讓世間人看到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幸福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牽挂、沒有煩惱,你說這個日子過得多舒服、多快樂!這就叫人羨慕。人家羨慕,他就想學習,他也想,然後你就可以教他,我這是怎麼得來的,我把這個方法傳給你,你也如法炮製照這個方法去做,你也會得到,人家才能相信,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爲我們自己已經得到了。我們在外面講話,字字句句斬釘斷鐵肯定,不是模棱兩可,模棱兩可是自己沒有得到,半信半疑,半信半疑說的話當然吞吞吐吐,人家聽了怎能生起信心?
所以一定要了解生命是永恒的,確實是不生不滅的。假相有生滅,假相是有變化的,但是你的心地清淨、慈悲,願力很強,那個變化可以減緩,這是決定能做得到的。你看世間一般人老化得很快,修行人也會老,他老化得很慢,這個自己真的可以控製。世間人今天用醫療、藥物來控製,給諸位說,再好的藥物都有反作用,唯有清淨、平等、覺是決定沒有副作用的。所以我們要真幹,阿彌陀佛就是做了一個榜樣給我們看,他不僅是說,他常行,他真的做到了,所以希望大家用心去體會,認真的去學習。佛無量壽,我們現在就可以取得無量壽。
對于一切事物的觀察,我們常講深度,一般世間人對于一切事物的觀察,說老實話,不要談深度,表面都沒看清楚,他怎麼會不發生錯誤?我們常講思想、見解錯誤了,所以他的所作所爲都是錯誤的,這樁事情是《華嚴》講得最透徹、最精微,那真的叫觀察入微。常說的“六相十玄”只是一個大綱,如果我們講這些,說實在話,對我們初學來講太困難了,但是我們把它歸納提起個綱領就比較容易了。
從前李炳老在大專講座裏面,他編了一套教材,《佛學十四講》,內容就是佛學概要,裏面就講佛法裏面教給我們觀察,他歸納八個字,“體、相、用、因、緣、果、事、理”八個字。對這一樁事情,你這八面都看到了才算是看到表面,勉強說的時候,你算不錯了,你懂得觀察了。你觀察人也好,觀察物也好,觀察事也好,大,我們今天講到宇宙太空;小,講到微塵,今天科學家裏面所講的原子、粒子,這是講到小,都要從八個方面去觀察,這是表層,表面。你觀察它的體、現相、作用,然後再觀察它的因,幫助因産生效果的是緣,再觀察事跟理,八面,這是表層。
深一層,給諸位說,這八層每一層又具足八層,體裏面有體之體,體之相,體之用,體裏面有因緣果事理;相裏面,相之體,相之相,相之用,相裏面也有八個,八八六十四,你看到六十四面的時候,你才看到深入一分,看進去一分了,其深無底,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對于佛菩薩的智慧不能不佩服。他們看東西入微,其深無底,我們是粗枝大葉,表面都沒看清楚,看到這邊,那邊漏掉了,這怎麼行?你的智慧從哪裏來?你怎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李老師跟我們講的這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那真的細說是在《華嚴》。
所以諸佛菩薩無論觀察什麼問題,跟我們凡人真的不一樣,所以講真實智慧,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一般人聽到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確實不懂。什麼叫“住真實慧”?對于任何問題觀察入微,其深無底,那才叫住真實慧,你對于這句話的意思才能有少許的體會,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無論幹什麼事情不可以粗枝大葉,至少我們要認真學習從八面來觀察。你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你的說法、做法就正確了,在佛法叫正行,你做對了。正與邪的標准在哪裏?就是以事實真相爲標准。你所說所做的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順事實真相,叫正行;違背了事實真相,逆行,錯誤的行爲。違背事實真相這一種造作就是叁途六道,叁途六道這麼來的。如果順著事實真相,這四聖法界。諸位要曉得,四聖是個明白人,住真實慧的人。爲什麼會有四個階級?剛才講了,他所觀察的淺深還是有差別。我們世間人觀察表面頂多能觀察一分、兩分,那就很希有了。你觀察表面深入一層,六十四面,再深一點,六十四再乘六十四,倍倍相乘,到如來果地上,這才叫徹法底源,那個境界經上常講不思議境界,所以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學教,學教也是一樁事,也離不開這個原則。我們現在研究《內典講座之研究》,第一部分是講經之體,那不是性體,這一本經書是講經之體,那個經書是現相,所以那個體不是性體,它是相之體。裏面給它分析,分科判教,那是相之相,這樣去觀察就會更有味道,你對于經教的理解就更深入一層了。任何一部經論,義理都是無有窮盡,你真正能夠契入、體會,所以說法喜充滿,法味無窮,那才叫真正的享受,過去方東美先生講“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世間人哪能得到?我們總算是一般人講的“叁生有幸”,不止叁生,叁生哪裏做得到?經典說無量劫來阿阇王子供養四百億佛都還不行,善根還不夠,我們今天能遇到,換句話說,善根、福德不止供養四百億佛,何止叁生!這個緣太殊勝了。一定要發真正的道心,不要辜負這一生到人間一場,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認真好好的學習,將佛的教誨發揚光大,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那這一生真的是沒白來了。
實在講,人生只有這一樁事情是過得最有意義的,其他的都等于零,不管做的些什麼,縱然在曆史上做到叁不朽也等于零,爲什麼?這個地球有“成、住、壞、空”,地球壞了還有什麼不朽?所謂不朽也只是很短暫的一個時期。太陽光輝也會有消失的一天,這個科學家都給我們做證明,哪有不朽的?唯獨你在佛法裏修學真正不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爲這個功德是永恒的,這個功德是你帶得走的。世間人所做的一切,他都帶不走,做再善的善事也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回的範圍,就是他帶不走。唯獨佛法裏面所修的無漏功德是可以永遠跟著你的,這部經上講的,你看《普賢行願品》最後“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可以帶走的,所以聰明人要曉得,帶得走的我們幹,帶不走的不幹。
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恩德,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才會有比較深刻的感觸。把佛法介紹給我們的人,大恩大德。沒人介紹,我們怎麼會曉得世間還有這麼一樁事情?這不知道,哪裏會曉得?指導我們的老師,給我們詳加解釋的,我們念念不忘。八樓將來有一邊我們的教室,教室我們作報恩堂。李木源居士很難得,他說那間教室作韓锳館長紀念堂,我說護持我們不是她一個人,除她之外還有叁個人,我說作報恩堂好了。方東美教授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們才正確知道佛法是教育、是學術,不是宗教,使我們耳目一新;修學的基礎,章嘉大師幫助我奠定的;講經這一套方法是李炳老傳授的;韓居士護持我叁十年,護持最大的功德就是給我們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讓我們天天上臺講經,這個叁十年功德。你學會這一套,你要不上臺鍛煉,半年不上臺就忘得幹幹淨淨,以後再上臺,膽子都沒有了,所以不能離開講臺,講臺就是我們的工作場所,我們就是幹這一行的,所以講臺就非常重要,這一定要有大力護持的人幫助你創造這些條件。你才曉得這四個人少一個都不行,像這一張桌子四個腿一樣,少一個腿都不行。我告訴木源居士,我們作報恩堂,不必供牌位,這四個人的照片挂起來就行了,常常看到,這是一個紀念。
今天我跟諸位講這八個字,你們好好的去揣摩,無論是觀察什麼,人、事、物,你能夠懂得這個原則,你的看法跟一般人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了,你會比別人看得仔細、深入,在我們的言語造作上就不至于出太大的過失,這是智慧的觀察。
《永恒的智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