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佛陀爲阿那律穿針 [1]
◎佛學名詞和字義:
[1]佛陀爲阿那律穿針:阿那律爲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初出家時,曾于佛說法中酣睡,被佛叱責,遂立誓不眠,因而罹患眼疾,導致失明。後以修道精進,心眼漸開,成爲佛弟子中天眼第一。阿那律縫衣裳時,因眼疾不能穿針引線,希望有阿羅漢來爲自己穿針。佛陀以天耳清淨,聽聞此聲,于是來到阿那律的身旁,願爲阿那律穿針。此事記載于增壹阿含經卷第叁十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萬衆而爲說法。爾時,阿那律在彼坐上。是時阿那律在衆中睡眠。爾時佛見阿那律睡眠,便說此偈:
受法快睡眠 意無有錯亂 賢聖所說法 智者之所樂
猶如深淵水 澄清無瑕穢 如是聞法人 清淨心樂受
亦如大方石 風所不能動 如是得毀譽 心無有傾動
是時,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盜賊而作道乎?阿那律報曰:不也世尊。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學道?阿那律白佛言:厭患此老病死愁憂苦惱,爲苦所惱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學道。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堅固出家學道,世尊今日躬自說法,雲何于中睡眠?
是時,尊者阿那律即從座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後形融體爛,終不在如來前坐睡。
爾時尊者阿那律達曉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損。
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進者,與調戲蓋相應,設複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
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來前誓,今不能複違本要。
是時世尊告耆域曰:療治阿那律眼根。耆域報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當治目。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寢寐,所以然者,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爲食,耳者以聲爲食,鼻者以香爲食,舌者以味爲食,身者以細滑爲食,意者以法爲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涅槃者以何等爲食?
佛告阿那律:涅槃者以無放逸爲食,乘無放逸得至于無爲。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雖言眼者以眠爲食,然我不堪睡眠。
爾時阿那律縫故衣裳,是時眼遂敗壞,而得天眼 [1]無有瑕穢。是時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縫衣裳,不能得使縷通針孔中。是時阿那律便作是念:諸世間得道羅漢當與我貫針。
[1]天眼:天上人的眼,能夠看得很遠,爲五眼之一。天眼有兩種,一種是從福報得來,如天人;一種則是從苦修得來,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是時世尊以天耳清淨聞此音聲:諸世間得道阿羅漢者當與我貫針。
爾時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針來,吾與貫之。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稱說者,謂諸世間欲求其福者與我貫針。世尊告曰:世間求福之人無複過我。如來于六法無有厭足,雲何爲六?一者施 [1],二者教戒[2],叁者忍[3],四者法說義說[4],五者將護衆生[5],六者求無上正真之道[6]。
[1]“施”:叁種施,(一)財施(以財物醫藥,療救衆苦)、(二)法施(使一切衆生,悟見宇宙人生真理)、(叁)無畏施(令衆生免于恐懼)。
[2]教戒:持戒息滅一切惡不善法,得獲安樂,邪惡不侵, 身心清淨莊嚴,佛陀教育因持淨戒而成就,戒令衆生如意、吉祥、歡喜、清涼。修持戒律衆善降臨得甘露法,證無上菩提。
[3]忍:若人罵我、害我,乃至刀杖、拳頭、瓦石相向,節節支解于我,我念念施予,是名忍辱。
[4]法說義說:演說法而甘露教化衆生,不說戲論、外道法義。
[5]將護衆生:令一切衆生入佛智慧、悟無生※,衆生未度※盡,永不疲厭。
※無生:不生不滅的意思,也是涅槃的道理。“無生忍”又稱無生法忍,是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在道理上而不再動搖的意思。“無生智”1.阿羅漢果的智。2.菩薩證悟無生真理的智慧。“無生法”是不生不滅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無生之生”謂諸佛已無生死,但爲了渡衆生,無生而生,非滅示滅。
※度:1.與渡同義,如舟子渡人過海的意思。2.出或離的意思,出是出離世俗,離是脫離生死。“度生”濟度衆生。
[6]求無上正真之道:所有福德,回向※無上正等正覺,普度一切衆生。
※回向: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回轉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約可分爲叁類,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普遍到法界中去。“回心向大”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來的小乘心回轉過來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回光返照”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突然稍微好轉的現象。“回心戒”圓頓戒的別名,即回轉從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是謂阿那律,如來于此六法無有厭足。阿那律曰:如來身者真法之身 [1],複欲更求何法?如來已度生死之海,又脫愛著,然今日故求爲福之道?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說,如來亦知此六法爲無厭足。若當衆生知罪惡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終不墮叁惡趣;以其衆生不知罪惡之原,故墜墮叁惡趣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世間所有力 遊在天人中 福力最爲勝 由福成佛道
是故阿那律,當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大正、四、七一八)
[1]真法身:“真身觀”是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真法”指真如實相之法。“真法界”是真實不虛的法界,與真如同義。
※佛陀教導阿那律,求福不厭,用資成就無上正真之道。世尊入滅百年後,賢聖先後入滅,很多人誤解阿含經,以爲佛陀于中不教菩薩法,不說無上殊勝語,以爲阿羅漢但求自了偏空。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