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叁皈依
我們造作這些重業,還有沒有救?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回頭就有救,回頭是岸。入佛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接受叁皈依,叁皈依是什麼意思?叁皈依是回頭,真的覺悟了。“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我從前迷惑顛倒,現在我要從迷惑顛倒回頭,這叫皈,回來了;依是依靠,依靠自性覺,就是依靠佛菩薩。佛菩薩是自性覺,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我現在想覺還沒有真正覺悟,希望他來教導我,是這個意思。佛菩薩用什麼教我們?首先用經典,你從經典入門。經典這個根紮下去之後,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自性覺,那你的功夫得力了,就是你把經典所講的這些理論,這些道理、智慧、方法全都用上了,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你不覺悟,你就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不再迷惑了,不再顛倒了,不再有惡念,不再有不善的行爲,你就真覺悟了。這叁皈依的頭一條。
第二條“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我們現前,我們看東西看錯了,我們考慮問題想錯了,現在從這些地方回頭,從錯誤的看法、想法回頭,依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是經典,所以經典稱爲法寶,我們要對它尊重,要向它敬禮,不能夠輕慢。爲什麼?這是自己自性所流露出來的真實智慧,你要是輕慢經典就是輕慢性德,道理在這裏。所以祖師大德們才提倡、才教導我們,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你得十分利益。無論是自己讀誦,或者是聽講,你能得多少利益,與經本不相幹,與講解的人也不相幹,與你自己的真誠心有關系,你有幾分真誠你就得幾分利益,與這個有關系。由此可知,我們學佛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達到什麼樣的層次,與別人全沒有關系,與佛菩薩都沒有關系,都在自己那個真誠,你有幾分真誠?也不在時間長短,這個人學了叁、五十年,我這才學幾天,這個沒有關系,可能有人幾天就超過人家叁、五十年。叁、五十年不真誠!你這個四、五天真誠心,所以這個都無所謂,關鍵在真誠,關鍵是不是你真的肯回頭,真的願意回頭,那佛一講,你真就回頭了,關鍵在此地。這叫皈依法,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
第叁個叫“皈依僧”。僧是傳法的人,我們得到法看不懂,要請這些修行的人講給我們聽,爲我們啓蒙。他們是有修學的經驗,把他的經驗提出來跟我們分享,讓我們從這裏面獲得啓示,所以這叫僧寶。我們也真的回頭了,從一切染汙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才能受益。古來祖師大德有個比喻,把佛法比喻作醍醐,醍醐是古印度最好的飲料,醍醐。我們想問人家要一杯醍醐,我們拿了個茶碗,這個茶碗裏頭有毒藥,醍醐灌進去之後也變成毒藥了,是我們心肮髒!怎樣才能接受?把這個茶杯洗得幹幹淨淨,你再去要,人家給你,你真得受用了。這個例子很有意思,也很好懂。我們的毒藥是什麼?貪嗔癡慢疑,這叫五毒!你裏頭有這些東西,佛菩薩將無上菩提送給你,那個醍醐裏頭有一滴毒藥,就全都變成毒藥,一絲毫的毒素都不可以摻進去,這才能真正得到無上妙法,開經偈一開頭就講,“無上甚深微妙法”。所以學習基本的態度是清淨心,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把不清淨的心放下,用清淨心來聽,雖然時間很短,我這個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清淨心,你就能得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利益。心不清淨的時候是決定得不到利益,那講不是白講了嗎?沒白講。這怎麼說?不管怎麼樣,他阿賴耶識裏頭落下的種子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現在不能理解,他不懂,所以現前他不得受用。什麼時候得受用?什麼時候恢複清淨心,什麼時候就得受用。這叫真正的叁皈依,所以叁皈依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