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身,被這個東西所累贅,這個不是個好東西。所以我們對於身,也不要過份地愛護它,也不要有意地去糟蹋它。你過份愛護錯誤了,你有意糟蹋也錯誤了,一切隨其自然。隨其自然,能夠順自然是最美滿的生活,我們今天講適應於大自然。這個身體也要叫它回歸自然,適應於大自然,這就最健康了。
訪問者:法師,我們人往生以後,到那裏去了?
師父:這個用現代科學講,就是我們換一個空間,佛家講十法界、講六道、講二十八層天、講佛的世界,用現在科學家來講,就是他生活空間不一樣。我們今天生活在叁度空間、四度空間,他們到五度、六度,到佛的境界那是到最高度、最圓滿的空間;實在講,就是空間的轉換。這個意思你要是不太理解,你可以想我們在電視裏頻道的轉換,你就比較容易體會。有沒有離開這?沒有離開,頻道的轉換,還是這個螢幕。所以佛家講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爲什麼不去呢?你還在螢幕上;爲什麼生則決定生?頻道換了,確實不同的頻道。所以用科學的方法,可以能夠解釋,實際事實是如此。
訪問者:所以佛並不是迷信。
師父:不是迷信。
訪問者:非常科學的。
師父:不是迷信。
訪問者:我很好奇,人往生以後,長輩往生以後都要超度,超度代表什麼意義?
師父:實際講超度是一個追悼懷念的意思,是懷念的意思。我們以真誠的心來幫助他,實際上超度多半是講他在生前造作許多的業障,業障免不了他要受痛苦,我們超度能夠幫助他減少一些痛苦,這個道理《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超度並不是我們念幾卷經,他就真得了功德,沒有那回事情!經上講得很清楚,你要體會到這個意思。超度是什麼?我們自己好好的修,我們修成就了,他得到福報。譬如說:我們要想光宗耀祖,我認真努力,好好的去工作,將來我在社會出人頭地,變成傑出的人才,我的父母就有光彩。到任何地方,說是某某人的父母,得到大家特別的恭敬,特別的照顧,就是這個意思。你沒有成就,你念什麼經都沒用處,必須你自己有成就。所以你自己讀經,你要了解經義,依教修行,把自己從一個凡夫能夠提升到聖賢的地位,那你的父母就有光榮了。是某某人的父母,得到社會大衆的尊敬,超度真正的意義在此地。
訪問者:並不是說對他的往生有什麼幫助。
師父:這個就有幫助,因爲他在天道、在那一道的時候,都受那一道人尊敬,他的兒子賢慧,他的兒子是菩薩,那還得了嗎?是這個意思。你自己要不能成就的話,你念什麼經都枉然。
訪問者:還有,剛才法師提到《地藏經》,《地藏經》在佛學當中,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經文。是不是對於《地藏經》,您也撥一點時間,給我們做一個比較祥細的說明。
師父:佛法的修學,在我們中國是很明顯的標示出四個階段。四個階段第一個就是要從《地藏》學起。地就是表心地,藏是寶藏,我們心地裏面有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這是佛講:「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我們的智慧能力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但是現在顯露出來,爲什麼有高下?爲什麼有不平等?就是剛才講的你有業障。業障重的人他透出來的智慧就小,業障輕的人他透出來的智慧,就比較多一點,所以這個不平等是從業障厚薄淺深,關系在此地。如果業障統統消除掉了,你智慧德能顯現出來,決定平等的。所以是心地寶藏,要從這裏做起。
心地寶藏用什麼東西來開發?用孝敬!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一定要從《地藏》學起。從地藏這個基礎再提升,就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從孝敬裏面開發的。我孝順父母,孝順自己親人,然後我把這個孝敬,孝順一切衆生,尊敬一切衆生,這就變成觀世音菩薩,所以這是往上推展。再一位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表智慧,你慈悲對一切衆生,關懷一切衆生,照顧一切衆生,你要有理性,不能用感情,文殊代表理智。最後普賢菩薩,普賢代表平等,你的智慧、慈悲、孝敬,對待一切衆生要平等,不能有差別,所以普賢才真正做到大圓滿。
訪問者:法師,您剛才提到念佛,我們也在很多場合都可以聽到念佛的聲音,像最普遍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法師,念這些佛號到底有什麼效用?
師父:佛法的修學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念佛是無量法門裏面的一種。這個法門它的好處就是簡單、容易,人人都可以修學。它的理非常之深。淨土宗是專門提倡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這些事不是幾句話能夠講的清楚。經典份量雖然不多,可是它的義理非常非常的豐富。譬如《阿彌陀經》,這個大家很熟悉,總以爲這個經很簡單、很容易。我過去講過兩遍,後一遍留的有錄音帶,總共是叁百叁十五個帶子;由此可知,這一部經並不簡單。我講得這麼長,幾乎講了一年,是不是把意思都講完了?沒有!只講到少分而已,可見得淨宗義理的豐富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這個方法簡單,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人,你懂理論也可以,不懂理論也行。但是不懂理論的人必須要老實,所謂老實,真信、真願,他也能成就。這個成就是實實在在的殊勝,真是可以說是無比的殊勝。不但能超越六道輪回,而且超越十法界,所以這個功德殊勝,是其他法門很難跟它相比的。因此,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都贊歎,古來除淨土宗以外,其他各宗派的祖師也帶著提倡,可見這個法門的確是非常殊勝。
訪問者:在學佛當中有很多的門,像禅宗、密宗,還有剛才法師講的淨土宗。也有人強調是禅宗、密宗雙修,也有強調是禅宗、密宗、淨土宗叁修。法師您告訴我們,到底怎麼修法才好?
師父:實在講,如果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短短期間當中,得到最殊勝的成就,必須是一門深入。因爲「一」,你的心容易淨,你學兩樣、學叁樣,你決定比不上那個專一的人。就好像打仗一樣,你把兵力集中在打一點,你很容易突破;你要把它分做叁個點去打,你的兵力已經薄弱,你未必能夠攻的下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雖然有人提倡這兩種都共修,叁種共修,你仔細去聽聽他所講的,對什麼人講的,他有不得已的苦衷。譬如說:叫你禅淨雙修,一定是對參禅的人,他那個禅不肯放下,而且看到他禅決定不能成就,所以勸他:「你禅淨雙修更好!」也就是說那一半你不能成功,這一半還有希望,意思在此地。禅、淨、密叁修用意也在這個地方,所以你才曉得說那個話的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實際上,你要是真正聽話,他決定叫你一門深入,這個一門是以淨宗最有把握,最容易成就,禅跟密都不容易。
訪問者:今天到現在爲止,法師可以說給我們開示,有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各位觀衆如果您今天收看了我們的節目,此刻您一定覺得獲益相當的豐厚。經過法師這麼詳細的開示之後,也相信各位朋友您對於佛教的意義,也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其實佛教它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而且它也絕對不是束之高閣讓人膜拜的,而是與你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各位觀衆朋友如果你想對佛教做更進一步研究的話,有一本書介紹給您,叫做《認識佛教》。這是淨空法師在前幾年,在美國邁阿密演講的時候所做的開示,而各地也都有流通,我想您可以找來看看。今天我們的節目就進行到這結束了,非常非常感謝淨空法師的開示,也謝謝各位觀衆的收看。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佛教是什麼》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