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利破壞一切功德
我們修行,不只是這一生,是多生多世無量劫來修學善根福德的發心。既然是無量劫累積的善根,爲什麼沒有成就?就是把所有的過失推給別人,所以自己修行沒能證果。凡是修行證果的人,一切過失決定不會推給別人,而恰恰相反,一切善事是別人的,一切過失是自己。如果把這個觀念扭轉過來,我們這一生就能夠得度。
人生苦短,佛經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些話大家都聽得耳熟,但是沒有在意。我們細細計算一下,百年叁萬六千日,十年是叁千六百日,你說這個數目字多少?這樣才能夠真正覺悟到人命無常,人命短促,怎麼能不愛惜光陰?哪有時間去打妄想?哪有時間去搞是非?出離生死,永脫輪回,就要在這短短時間當中去完成。就算你長命,能活到一百歲,叁萬六千日,你每天睡覺八個小時,就糟蹋了叁分之一,一萬兩千日沒有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做些無意義的工作,至少又糟蹋了一半。這一生當中,真正能夠使用的時間很短,二十分之一都不到。這二十分之一的時間,如果真正能夠控製掌握住,這一生就決定有成就。
時光無幾,還要隨順習氣、隨順煩惱,不知道如理如法修行,這一生又空過了,這樣的機緣,不是每一生每一世都能遇得到,就算你這一生修福,來生得人身,你怎麼知道能夠投生在有佛教的地方,投生在有佛法的家庭,不容易!這個機率太少太少了。難怪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就是說這個因緣。無量劫希有難逢的緣分,我們這一生遇到了,遇到了不知道珍惜,多麼可惜!哪有時間管別人的閑事?就算做一樁好事,布施供養,心還牽念著,著相布施。著相布施是人天福報,不能出叁界。
世尊二十二年爲衆生講《般若經》,講的是什麼?兩個字,教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我要來考考大家,大家都會答,你們考卷都是滿分,可是你做到沒有?做一點點好事,念念不忘,做多少壞事,忘得幹幹淨淨,這是《般若經》上講的智慧嗎?我在新加坡遇到一位談禅法師,這個人值得我們尊敬。他最大的長處,布施之後就忘記了,他說得很好,各人是各人的因果。談禅法師的布施手筆很大,每一次供養布施,美金都是幾十萬、一百多萬。他布施出去之後,心裏頭幹幹淨淨,絕對不去過問錢做了些什麼事情?他連念頭都沒有。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布施給你,是我的因果;你怎麼去做,是你的因果,與我不相幹”,這個心多清淨。你布施後念念不忘,將來有漏的福報到哪裏去享?你自己冷靜思惟。
你這一生所造的行業,是善多還是惡多?有沒有把握來生再得人身?佛告訴我們,得人身的條件是要具足五戒,不殺生、不偷盜。偷盜包括漏稅,想盡方法逃國稅,這是偷國家的財物,罪比什麼都重。你偷一個人的,將來還一個人,你偷一個國家的,國家有多少人,你將來都要還。偷叁寶物,那個罪更重,叁寶物是來自十方的供養,比一個國家範圍還大,盡虛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你都偷了他一份。造五逆罪,佛都有辦法救你,偷叁寶物,佛不能救。這種錢好花嗎?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要知道報應,要肩負起因果的責任。因果的定律決定逃不過,不能說信就有、不信就無,你完全想錯了。
我們一定要學菩薩,好事是別人的,推給別人,惡事自己負責任。學佛,佛是我們的老師,佛是究竟真善知識,每天展開經卷,讀一段經就是親近佛陀,接受佛陀的教誨。我們明白佛陀的用心,依教奉行,起心動念爲虛空法界、爲一切衆生著想,如何幫助衆生破迷開悟,如何幫助衆生離苦得樂,這是佛心,這是真心。
損人利己是極惡之事,最不好的念頭。我們在六道輪回,無量劫來不能夠脫離,就是念頭壞了。只要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你所有的功德都廢掉了,徹底破壞了。佛經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貪瞋從哪裏起來的?都是從自私自利裏頭起來的。我們要把這一個堅固的執著舍掉、放下,換一個念頭,念念爲衆生。這個念頭就是佛菩薩的念頭,這個轉變在佛法裏叫做從根本修,你是真正轉過來了,才能成就一切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