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誠敬

  誠敬

  求學、求道都在一個“求”字,是要自己去求得的,自己不肯,就沒有人跟你說了。因爲衆生不知道、也不懂得求,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現身說法,以代衆生求。我們在佛經裏看到的,那些當機的人,就是代衆生求法。在《無量壽經》裏,阿難出來啓請,就是代衆生請法。

  道與學一定是要有求才說的,他的用意是重道-尊師重道。唯有尊,唯有重,學的人才真正得受用,如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往往人就開悟,得大利益。”所以古人常說:“不誠不悟”。沒有誠敬的心,什麼利益都得不到,縱然來聽,也不過是記問之學而已,是無法得到真實利益的。

  真實利益,就是儒家所講的變化氣質,也是佛法所說的轉識成智。果然能變化氣質,就是轉凡成聖。不會聽的,只是聽語言、文字而已,與自己的心性毫無相關。若絲毫的誠敬心都沒有,所得的也不過是皮毛、表面而已。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對這些現象就會看得很清楚。

  也許我們自己會認爲:“我對老師的確是很恭敬,對佛法也是很恭敬,自己也很深入,爲什麼會得不到利益?”試想:我們對惡人呢?對討厭的人呢?是不是也做到恭敬了呢?真心裏面是沒有分別的,有分別就不是真心。我對這個人恭敬,對那個人不恭敬,這個心是假的,是二心。所以毛病就發生在沒有誠敬心,沒有恭敬心。

  真正恭敬心就是一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清淨心。無論表現的怎樣虔誠,心裏有分別、執著,就不是一心。有分別就不平等;執著是染汙、不清淨,這就是聽法、讀經不能得到真實利益的關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