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建立和合僧團

  如何建立和合僧團

  【關鍵在教學】

  叁十年前,有一次我到臺灣南部去弘法,遇到天一法師,她問我:“如何建立四衆一心、和樂融融的和合僧團?”我告訴她:“大家居住在一起,不能和合的原因,在于意見太多,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看法,這個團體如何能和合?”想法、看法一致,自然就和合。如何做到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看法能接近,關鍵在“教學”。

  古時候僧團有幾百人,甚至一、兩千人,都能和樂融融,原因就是道場天天講經。釋迦牟尼佛的常隨衆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相當大的僧團。用什麼方法維系?每天講經說法,建立共識。一個團體中,如果叁天不講經,意見就産生了。每個人的煩惱、習氣不一樣,這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根深力大,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就起現行。所以,生煩惱、鬧意見,是很正常、很平常的現象。

  佛天天講經,跟大家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希望每個人能逐漸了解、體會,如此才把煩惱、習氣降伏住。要降伏,必須要將世尊教誨落實;不能落實,只是解悟,沒有契入。解悟可以暫時伏住,忍耐一下,一般人常講“忍耐是有限度”,到忍無可忍時就會爆發,所以必須要落實。

  深解義趣之後,煩惱、習氣能化解,落實在生活中,那是修行、是證果。世尊這個方法很有效,中國儒家、道家也用這個方法。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全國人民,讓全國人都能一心一德,和樂融融,就是用教學的方法。

  在這個國家、地區的每個處所建立道場,請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慈悲心的人,在這些道場講經說法,教化衆生,這個國家、地區就得以和平安樂。在中國曆史上,凡是亂世,都是講經說法少;凡是太平盛世,都是高僧大德多,講經說法多。

  【建立共識】

  今天我們要想達到世界和平安樂、繁榮興旺、互助合作,利用高科技的技術能做得到。我曾經提出,二十一世紀的道場不在寺院,寺院的功能已進入曆史,新興的道場是衛星電視。如果有能力自己發射衛星,建立一個全球的電視廣播網,有十幾二十個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每天研究經教,深入經藏;面對著攝影機,一天二十四小時講經不中斷,全世界的電視機都能收到,如此就能建立共識,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從來不主張建寺廟、建道場。

  念佛也用這種方法,一句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向全球廣播。只要有收音機,任何時候打開頻道,就能跟著收音機念佛。大的團體、大的社會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個小僧團也不例外。乃至于家庭,夫婦兩人要和合,也要建立共識。在家庭裏面,每天有一個時間,不論長短,能爲家人講解這些大道理,這是教育,就能達到一家和融的目的。

  儒、佛的教學,都教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的生活環境,知道如何對人、對事、對物,這是大學問,其目的就是建立和合的社會、和合的團體。團體共修的基本守則,世尊爲我們列了六個原則,稱爲“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是“見和同解”,用現代話說,大家建立一個共識,這是和合的基礎;如果我們的見解、看法、想法不一樣,就不可能和合。

  【事實真相】

  諸佛活動的範圍大,他們生活的社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他與虛空法界諸佛刹土一切衆生相處,依據的是法性,現代哲學所講“宇宙萬有的本體”,這才能與宇宙萬有和睦相處。真實明了:法身即是衆生,衆生即是法身,法身就是法性,就是自己的自性。從此地奠立我們思想見解的基礎,就是佛知佛見。不但小團體裏,會過得和樂融融;大的社團,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再擴展到虛空法界,我們都能與一切衆生和睦相處。所以,佛家“六和敬”的基礎是建立在這個事實真相上,這不是理想、不是理論,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諸佛菩薩、法身大士見到了事實真相,六道凡夫迷失了,所以與人事物相處不能和合。見到事實真相的人,妄念止息,不生分別、執著;沒有見到的人,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斷不了。妄想、分別、執著是造業,業遇到緣會現相,現六道叁途的現象。相是從想生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什麼就現什麼。那爲什麼不想佛?想佛就現佛。爲什麼天天看別人的短處,想別人的過失?別人到底是否真的有過失?不見得。說老實話,別人的過失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那個人未必有過失。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種種行爲不可思議,我們豈會知曉?濟公和尚喝老酒、吃狗肉,你說他破戒,是壞人,但他是佛菩薩再來。這當中的奧妙我們不懂,他也沒有必要告訴你,這是慈悲度化衆生的方便。

  【境隨心轉】

  “老實念佛”是正念,胡思亂想是邪念。正念的人作佛、作菩薩,邪念的人必定墮叁途。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僅是人,人事物都沒有過失。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萬物、一切人都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善,一切法都善,一切人都善;自己的心不善,一切人事物都不善,連佛菩薩也不善。境隨自己心轉,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如何建立一個和樂融融、和合的團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