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的定義是什麼?

  出家的定義是什麼?

  答:依據《長阿含經》說:「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須發,法服持缽,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家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娆,虛心靜寞,唯道是務。」悉達多太子有一次出城門,遇到一個出家人,就問這出家人:你剃除頭發胡須,穿著出家衣服手拿著缽,是爲了什麼呢?沙門回答:出家是爲了想要調伏自己的妄念,永遠離開塵世的汙垢,以慈悲心對待所有衆生,絕對不傷害衆生,專意修道尋求內心的寂靜。所以是爲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要解脫這些痛苦,就要調伏貪瞋癡煩惱,出離自我的脾氣、欲望、金錢,由心來改變這些習氣,這叫出家的定義。那出家有什麼好處呢?《大寶積經》說:「諸菩薩最勝利益,所謂出家。舍利弗!樂出家者,則能攝取十種功德。何等爲十?

  一者、不著諸欲;

  二者、樂阿蘭若;

  叁者、行佛所行;

  四者、離凡夫行;

  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財産;

  六者、離惡道因;

  七者、修善趣法;

  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損減;

  九者、恒爲諸天之所歎羨;

  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