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苦樂人生 5

  

苦 樂 人 生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5/5)

  

(3月7日下)

  

  【要點導讀】:

  ◎ 我們的苦樂來自于哪裏?

  ◎ 怎樣構建自己生命的藍圖?

  ◎ 爲何要經營良好的師友緣?

  

  七、于叁法印悟師友緣·依師友緣啓發淨信

  1、認識叁法印·體悟師友緣

  【認識·叁法印】

  ——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論,比如說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它是從時間上面來說明,一切有爲法,刹那刹那在生滅,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

  ——諸法無我,它是從空間上面來說明,世間上面任何的事物,都是彼此相依共存的。

  ——無常無我,時間上面是無常,空間上面是無我,這兩個的統一是寂靜,涅槃寂靜。

  

  【體會·相依共存】

  ——所謂相依共存,就是說你自己存在的時候,能不能感受到對方的存在,這是很重要的。

  ——因爲你自己存在的時候,不能感受到對方生命體的存在,不能感受到依報的存在、依報的重要性,實際上就是對自己認識不清楚。

  ——因爲對方的存在、別人的存在、依報的存在、山河大地的存在、國土的存在、本身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世界上面一切的現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相依共存。

  

  【破除·邪執邪見】:

  ——不能說我需要的時候,才覺得它是重要的;我不需要的時候,我可以不去想它,我可以不去要它,我可以不去理它,我可以不把它當回事。這肯定是不行的。

  ——常常說急求果相,你沒有前面的因,怎麼會跑到你的手上去,這個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在一個團體當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但不等于說這件事情跟我們沒有關聯,它都是有非常直接的關聯。

  

  【反思·自心問題】:

  ——我們很多很多的痛苦,很多很多的煩惱,都是根源于我執、法執。

  ——就覺得自己最重要,或者說我需要的東西,覺得對我來講是很重要。

  ——我們很大的一個毛病和問題就是說,我需要的東西趕緊給我,馬上就能夠到我的手裏。

  

  【認識·師友緣】:

  ——學佛法,我們常常講師、法、友。這個師、友的緣是非常關鍵的,非常非常地關鍵。

  ——師父強調!

  ——你這個緣份不好,你佛法肯定學不進去。

  ——你這個緣份好,就是說自己知道,曉得如何同別人去結緣,也就是如何跟別人去相處,如何跟不同的人去相處,不同身份的人、不同層次的人去相處。

  

  【善護·師友緣】:

  ◎『情況一』:你在高位的時候,你如何跟下位的人去相處?

  ——它很重要的一個認識,就是說你在高位的時候,你不要認爲說自己是在高位。

  ——他看所有人,大家都一樣,平等;

  

  ◎『情況二』:你在下位的時候,你如何跟高位的人去相處?

  ——你就不能認爲說我們是平等,認爲說我們是平等的話,你絕對學不到東西,肯定老師不教你。這是很簡單的。

  

  【認識反省】: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是說老師可以當學生,但你學生不能說我就是老師。這很重要是我們一個心態的問題。

  ——否則我們走出去的話,這種心態它會等流。你到哪裏就會說“我比你好,我佛法學的比你好,我可以教你”。

  ——你的自己的這個智慧之門就堵住了,你怎麼能夠智慧能夠增長,能夠開啓智慧之門?不可能的!因爲你到各個地方,你的心都比別人高。

  ——別人是不是能夠當老師,是別人的事情啊,它不是我們的事情。

  

  【破斥邪執】:

  ——你總是要認爲說,我們一個老師專門就是教我,要對我如何,如果不是怎麼樣子的話,就會怎麼樣。這個都是一種理想主義、一種幻想,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老師確實非常非常高量,他不可能就是專門來教你一個人;即便是專門教一個人,他也不可能是教你,這是肯定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如理認識】:

  ——如何說這個高量的老師能夠教我?

  ——首先你這個緣分要好,這肯定的。用社會上面的語言來講,就是關系要好。

  ——首先你沒有這個緣,那它就不相應,沒有這個緣,即便說你有這個主因,你缺乏外緣。

  ——那麼這個緣怎麼辦呢?我們就要去創造!

  

  2、培養師友緣·增長淨信心

  【樹立正見】:

  ——我們在佛門裏邊,這些信心、恭敬、禮拜、供養、承事等等,這些就是培養對師友的緣,對善知識的緣,對佛菩薩的緣,這個佛法才能夠生起來,信心才能夠生起。

  ——而不是說佛菩薩他需要我們去恭敬,不是這麼一回事。

  ——讓我們恭敬、尊重的目的,是培養我們對佛法的信心,我們佛法才能夠産生起來。

  

  【對比思維】:我們在寺廟裏邊學佛法,它跟社會上面學知識是兩回事的。

  ◎世間法:

  ——學知識的話,它靠我們的腦筋,靠我們的記憶能力,靠我們的思辯。

  ◎學佛法:

  ——學佛法,它是靠培養我們一個非常正確的心智的模式。

  

  【如理認知】:

  ——所謂心智的模式,就是智慧、慈悲的這種能力,就是對所有的衆生都是慈悲心,非常有智慧,他什麼事情怎麼處理,他知道怎麼做,那我們就是來擁有這種能力的。

  ——而不是說我知道這個事怎麼做,那個事怎麼做,不是這樣的意思。事情沒有來,你怎麼知道怎麼做呢?

  ——它這個事情,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下,它處理是不一樣的,處理方式跟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他知道怎麼做,就擁有這種能力,所以我們學佛法,就要來得到這個能力。

  

  【凡聖之別】:

  ——有情顛倒,執著諸法,有我我所,所以起惑造業,流轉生死,內心不得寂靜,有很多很多的痛苦。

  ——佛菩薩聖者他悟到,一切事物在時空狀態下的無常性、無我的特性,所以他內心就容易寂靜,煩惱就容易消除,痛苦就比較容易遠離,就能夠慢慢慢慢對佛法相應。

  

  【師父策勵】:慢慢慢慢來開發我們內心的世界,莊嚴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未來越來越充滿信心,越來越有希望!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下手處、立足點越來越堅實!

  

  『附錄·思考題』:

  21.當我們在高位/下位的時候,該如何同下位/高位的人相處?爲什麼呢?

  22.我們如何能感得高量善知識的攝受呢?我們該祛除哪些邪見呢?

  23.我們恭敬、禮拜、供養、承事佛菩薩、善知識的目的是什麼?

  24.爲什麼說在寺廟裏邊學佛法跟社會上面學知識是兩回事呢?

  25.學佛法要靠培養我們一種什麼樣的心智模式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