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五▪P3

  ..續本文上一頁蓋主宜除此塔。時王信婆羅門語故。即敕臣下令速卻此塔。明日我出時勿令複見。時彼城神與諸民衆皆悉悲涕。時諸優婆夷施設供養。又然燈者。作如是語。我等今者是最後供養。有優婆塞抱塔悲泣。即說偈言。

   我今最後抱  汝之基塔足

   猶如須彌倒  今日皆破傷

   十力世尊塔  于今遂破滅

   我若有過失  聽我使忏悔

   衆生更不見  佛之所作業

  爾時諸優婆塞作如是言。我等今者可還歸家。不忍能看人壞此塔。時王後自遣人持鍬欲除。往到其所。塔樹盡無。即說偈言。

    嗚呼甚可怪  舉城大出聲

   猶如海濤波  不見十力塔

   尼拘陀及井  莫知其所在

   諸婆羅門等  深心生慚怪

   彼王聞是已  生于希有想

   時王作是念  誰持此塔去

   即自往詣塔  莫知其所在

  爾時彼王遣千余人。乘象馳馬四方推覓。時有老母在于道傍。見彼諸人行來速疾。即問之言。何爲乃爾。諸人答言。推覓塔樹。彼老母言。我向于道見希有事。有塔飛空並尼俱陀樹不憶其井。見諸人等首戴天冠。頭垂花鬘身著諸花。持塔而去。我見去時生希有想。指示去處。諸人聞已具以事狀還白于王。王聞歡喜。即說偈言。

   彼塔自飛去  爲向天上耶

   我今心信敬  極生大歡喜

   若我破此塔  當墮于地獄

  爾時王即向彼塔處大設供養。此塔即今名曰自移。塔及樹井離毗伽城叁十裏住。

  (七九)

  複次佛塔有大威神。是故宜應供養佛塔。我昔曾聞。竺叉屍羅國彼有塔寺。波斯匿王以成火燒之。佛複安一枨朽壞卻之。時彼國王名枸沙陀那。有一比丘求請彼王我今爲塔作枨。願王聽取。有大樹者王莫護惜。王即語言。除我宮內所有樹木余樹悉取。得王教已。諸比丘等處處求覓。于一村邊有大池水。上有大樹。名稱首伽樹。龍所護持。近惡龍故人無敢觸。其樹極大。若複有人取枝葉者。龍能殺之。以是之故人無敢近。有人語言。彼有大樹。時比丘即將諸人赍持斧器欲往斫伐。時複有人語比丘言。此龍極惡。比丘語言。我爲佛事不畏惡龍。時有奉事婆羅門語比丘言。彼龍極惡。若伐此樹多所傷害莫斫破此樹。婆羅門即說偈言。

   汝不聞彼賊  悭貪故暫作

   而能于一切  汝當憶此事

   常應自擁護  莫爲此樹故

   即致于傷害

  比丘複說偈言。

   汝爲毒龍故  而自生貢高

   我依人中龍  恃彼亦自高

   觀汝力爲勝  如是我得勢

   令使衆人見  我爲敬佛故

   今當舍身命  諸毒龍衆中

   汝爲作龍王  生大恭敬想

   佛爲柔調寂  及是衆中王

   我今亦恭敬  如來婆伽婆

   誰能降毒龍  而爲弟子者

  爾時比丘共婆羅門。各競道理遂共鬥诤。于時比丘即伐其樹。亦無雲雷變異之相。時婆羅門睹斯事已。而說偈言。

   先若取枝葉  雲起雷霹雳

   汝爲咒所伏  爲死至後世

  彼時婆羅門說是偈已。即便睡眠夢見毒龍。向己說偈。

   汝莫起嗔恚  此名現供養

   非爲輕毀我  吾身自負塔

   況樹作塔枨  而我能護惜

   十力世尊塔  我當雲何護

   此林自生樹  而爲佛塔故

   如是自生樹  雲何得戀惜

   更有余因緣  今當說善聽

   我亦無勢力  德叉迦龍王

   自來取此樹  我雲何能護

   伊羅缽龍王  及以毗沙門

   躬自來至此  我有何勢力

   而能距捍彼  威德天龍等

   如來現在世  及以滅度後

   造立塔廟者  此二等無異

   諸有得道者  人天及夜叉

   名稱遍十方  世界無倫匹

   如此名聞故  塔枨懸寶鈴

   其音甚和雅  遠近悉聞知

  時婆羅門聞是偈故從睡眠寤即便出家。

  (八○)

  複次我昔曾聞。有一老母背負酥瓨。在路中行。見庵摩勒樹即食其果。食已患渴。尋時赴井乞水欲飲。時汲水者即便與水。以先食庵摩勒果之勢力故。謂水甜美味如石蜜。語彼人。我以酥瓨易汝瓨水。爾時汲水人即隨其言與一瓨水。老母得已負還歸家既至其舍。先所食庵羅摩熱力已盡。取而飲之。唯有水味更無異味。即聚親屬鹹令嘗之。皆言是水有朽敗爛繩汁埿臭穢極爲可惡。汝今何故持來至此。既聞斯語自取飲嘗。深生悔恨。我何以故。乃以好酥貿此臭水。一切衆生凡夫之人亦複如是。以愚無智故。以未來世功德酥瓨。貿易臭穢四顛倒瓨。謂之爲好。于後乃知非是真實。深生悔恨。咄哉何爲以功德酥瓨貿易顛倒臭穢之水。而說偈言。

   咄哉我何爲  以叁業淨行

   貿易著諸有  如以淨好酥

   貿彼臭惡水  以食庵摩勒

   舌倒不覺味  臭水爲甘露

  (八一)

  複次我昔曾聞。有一長者婦爲姑所嗔走入林中。自欲刑戮既不能得。尋時上樹以自隱身。樹下有池影現水中。時有婢使擔瓨取水。見水中影謂爲是己有。作如是言。我今面貌端正如此。何故爲他持瓨取水。即打瓨破還至家中。語大家言。我今面貌端正如是。何故使我擔瓨取水。于時大家作如是言。此婢或爲鬼魅所著。故作是事。更與一瓨詣池取水。猶見其影。複打瓨破。時長者婦在于樹上。見斯事已。即便微笑。婢見影笑。即自覺悟。仰而視之。見有婦女在樹上微笑。端正女人衣服非己。方生慚恥。以何因緣而說此喻。爲于倒見愚惑之衆。譬如薝蔔油香用塗頂發。愚惑不解。我頂出是香。即說偈言。

   未香以塗身  並熏衣纓珞

   倒惑心亦爾  謂從己身出

   如彼醜陋婢  見影謂己有

  (八二)

  複次貓生兒以小漸大。貓兒問母。當何所食。母答兒言。人自教汝。夜至他家隱甕器間。有人見已而相約敕。酥乳肉等極好覆蓋。雞雛高舉莫使貓食。貓兒即知。雞酥乳酪皆是我食。以何因緣說如此喻。佛成叁藐叁菩提道。十力具足心願已滿。以大悲心多所拯拔。爾時世尊作如是念言。當以何法而化度之。大悲答言。一切衆生心行顯現。以他心智觀察煩惱。一切諸行貪欲嗔恚愚癡之等長夜增長。常想樂想我想淨想展轉相承。作如是說。不能增長無常苦空無我之法。是故如來知此事已。爲衆生說諸倒對治。如來說法微妙甚深。難解難入謂道解說。雲何而能爲諸衆生說如斯法。以諸衆生有倒見想。觀察知已隨其所應爲說法要。衆生自有若幹種行。是故知如來說對治法破除顛倒。如爲貓兒覆肉酥乳。

  (八叁)

  複次我昔曾聞。有一國中施設石柱極爲高大。除去梯蹬樚栌繩索。置彼工匠在于柱頭。何以故。彼若存活。或更余處造立石柱。使勝于此。時彼石匠親族宗眷。于其夜中集聚柱邊。而語之言。汝今雲何可得下耶。爾時石匠多諸方便。即擿衣縷垂二縷線至于柱下。其諸宗眷尋以粗線系彼衣縷。匠即挽取既至于上。手捉粗線語諸親族。汝等今者更可系著小粗繩索。彼諸親族即隨其語。如是展轉。最後得系粗大繩索。爾時石匠尋繩來下。言石柱者喻于生死。梯蹬樚栌喻過去佛已滅之法。言親族者喻聲聞衆。言衣縷者喻過去佛定之與慧。言擿衣者喻觀欲過去味等法。縷從上下者喻于信心。系粗縷者喻近善友得于多聞。細繩者多聞縷複懸持戒縷。持戒縷懸禅定縷。禅定縷懸智慧繩。以是粗繩堅牢系者喻縛生死。從上下者喻下生死柱。

   以信爲縷線  多聞及持戒

   猶如彼粗縷  戒定爲小繩

   智慧爲粗繩  生死柱來下

  (八四)

  複次我昔曾聞。有一國中王嗣欲絕。時有王種先入山林學道求仙。即強將來立以爲王。從敷臥具人索于衣服及以飲食。時敷臥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于今者不應事事盡隨我索。我唯知敷臥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當。以此喻可知一切諸業。如王敷臥具人各有所典。業亦如是。各各不同色無病者財物可愛。智等諸業各各別異。有業得無病。有業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從敷臥具人索種種物終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財富。諸業受報各各差別。不以一業。得種種報。若作端正業。則得端正色力。財富應從余業索。是故智者應當修習種種淨業得種種報。

   無病色種族  智能各異因

   如彼仙人王  索備敷臥者

  (八五)

  複次我昔曾聞。有一國王多養好馬。會有鄰王與共鬥戰。知此國王有好馬故即便退散。爾時國王作是思惟。我先養馬規擬敵國。今皆退散養馬何爲。當以此馬用給人力。令馬不損于人有益。作是念已。即敕有司令諸馬群分布與人。常使用磨經曆多年。其後鄰國複來侵境。即敕取馬共彼鬥戰。馬用磨故旋轉而行不肯前進。設加杖捶亦不肯行。衆生亦爾。若得解脫。必由于心。謂受五欲。後得解脫。死敵既至。心意戀著五欲之樂。不能直進得解脫果。即說偈言。

   智慧宜調心  勿令著五欲

   本不調心故  臨終生愛戀

   心既不調順  雲何得寂靜

   心常耽五欲  迷荒不能覺

   心既不調順  雲何得寂靜

   心常耽五欲  迷荒不能覺

   如馬不習戰  對戰而旋行

  (八六)

  複次曾聞。有一國王身遇疾患。國中諸醫都不能治。時有良醫從遠處來治王病差。王大歡喜作是思惟。我今得醫力事須厚報。作是念已微遣侍臣。多赍財物。詣于彼醫所住之處。爲造屋宅養生之具。人民田宅象馬牛羊奴婢仆使。一切資産無不備具。所造既辦王便遣醫使還其家。時彼遠醫見王目前初無所遣。空手還歸。甚懷恨恨。既將至家。道逢牛羊象馬都所不識。問是誰許。並皆稱是彼醫名。是彼醫牛馬。遂到家已見其屋舍。莊麗嚴飾床帳氍[叟*毛]毾[登*毛]金銀器物。其婦璎珞種種衣服。時醫見已甚生驚愕。猶如天宮。問其婦言。如此盛事爲何所得。婦答夫言。汝何不知。由汝爲彼國王治病差故生報汝恩。夫聞是已深生歡喜作是念言。王極有德知恩報恩。過我本望。由我意短。初來之時以無所得情用恨然。以此爲喻義體今當說。醫喻諸善業。王無所與喻未得現報身無所得。如彼醫者初不見物謂無所得心生恨恨。如彼今身修善。見未得報。心生恨恨。我無所得。既得至家者。猶如舍身向于後世。見牛羊象馬群。如至中陰身見種種好相。方作是念。由我修善見是好報。必得生天。既至天上。喻到家中見種種盛事。方于王所生敬重心。知是報恩者。檀越施主。得生天已。方知施戒受如此報。始知佛語誠實不虛。修少善業獲無量報。即說偈言。

   施未見報時  心意有疑悔

   以爲徒疲勞  終竟無所得

   既得生中陰  始見善相貌

   如醫到家已  方生大歡喜

  (八七)

  複次曾聞有二女人。俱得庵羅果。其一女人食不留子。有一女人食果留子。其留子者。覺彼果美。于良好田下種著中。以時溉灌大得好果。如彼世人爲善根本。多修善業。後獲果報。合子食者。亦複如人不識善業。竟不修造。無所獲得。方生悔恨。即說偈言。

   如似得果食  竟不留種子

   後見他食果  方生于悔恨

   亦如彼女人  種子種得果

   複生大歡喜

  (八八)

  複次曾聞。往昔有比丘名須彌羅。善能戲笑。與一國王誼嘩歡悅稱適王意。爾時比丘即從乞地欲立僧坊。王語比丘。汝可疾走不得休息。盡所極處。爾許之地悉當相與。爾時比丘更整衣服。即便疾走。雖複疲乏。以貪地故。猶不止住。後轉疾極不能前進。即便臥地宛轉而行。須臾複乏。即以一杖逆擲使去。作如是言。盡此杖處悉是我地。已說譬喻相應之義。我今當說。如須彌羅爲取地故雖乏不止。佛亦如是。爲欲救濟一切衆生。作是思惟。雲何當令一切衆生得人天樂及以解脫。如須彌羅走不休息。佛婆伽婆亦複如是。爲優樓頻螺迦葉鴦掘摩羅如是等人悉令調伏。有諸衆生可化度者。如來爾時即往化度。如須彌羅既疲乏已。即便臥地宛轉。佛亦如是。度諸衆生既已疲苦。以此陰身于娑羅雙樹倚息而臥。如迦屍迦樹斬伐其根悉皆墮落。唯在雙樹倚身而臥。猶故不舍精進之心。度拘屍羅諸力士等及須跋陀羅。如須彌羅爲得地故擲杖使去。佛亦如是。入涅槃時爲濟衆生故。碎身舍利。八斛四鬥。利益衆生。所碎舍利雖複微小如芥子等。所至之處人所供養與佛無異。能使衆生得于涅槃。即說偈言。

   如來躬自度  優樓頻螺等

   眷屬及徒黨  優伽鴦掘魔

   精進禅度力  最後倚臥時

   猶度諸力士  須跋陀羅等

   欲爲濟拯故  布散諸舍利

   乃至遺法滅  皆是供養我

   如彼須彌羅  擲杖使遠去

  (八九)

  複次我昔曾聞。竺叉屍羅國有博羅籲羅村。有一估客名稱伽拔吒。作僧伽藍。如今現在。稱伽拔吒。先是長者子。居室素富。後因衰耗遂至貧窮。其宗親眷屬盡皆輕慢不以爲人心懷憂惱遂棄家去。共諸伴黨至大秦國。大得財寶還歸本國。時諸宗親聞是事已。各設飲食香華妓樂于路往迎。時稱伽拔吒身著微服在伴前行。先以貧賤年歲又少。後得財寶其年轉老。諸親迎者並皆不識。而問之言。稱伽拔吒爲何所在。尋即語言。今猶在後。至大伴中而複問言。稱伽拔吒爲何所在。諸伴語言。在前去者即是其人。時宗親往到其所。而語之言。汝是稱伽拔吒。雲何語我乃雲在後。稱伽拔吒語諸宗親言。稱伽拔吒非我身是。乃在伴中駝驢馱上。所以然者。我身頃來。宗親輕賤。初不與語。聞有財寶乃複見迎。由是之故在後馱上。宗親語言。汝道何事不解汝語。稱伽拔吒即答之言。我貧窮時共汝等語不見酬對。見我今者多諸財寶。乃設供具來迎逆我。乃爲財來。不爲我身。發此喻者。喻如世尊。稱伽拔吒爲得財物鄉曲宗眷設供來迎。佛亦如是。既得成佛人天鬼神諸龍王等悉來供養。非來供養我。乃供養作佛功德。我未得道時無功德時。諸衆生等不共我語。況複供養。是故當知供養功德不供養我。雖複廣得一切諸天人等之所供養亦無增減。以觀察故。

   人天阿修羅  夜叉乾闼婆

   如是等諸衆  亦廣設供養

   佛無歡喜心  以善觀察故

   是供諸功德  非爲供養我

   如稱伽拔吒  指示諸眷屬

   稱己在後者  其喻亦如是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