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所緣境與所知障 6

  

所緣境與所知障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6/6)

  

(8月5日 上)

  

  

【要點導讀】:

  

◎ 是什麼擾亂了我們心智的光明?

  

◎ 爲何同行善友能夠爲我們印證?

  

◎ 如何將境界轉化成佛法?

  

  

六、所緣所知心即法·依教奉行穩步修

  

1.能知所知締觀心·信心好樂趣道要

  

【依法自省】:

  

——一切都是無自性的,我們的心,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爲,都是在變化的。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當中,是不是讓我們能夠越來越懂得佛法?越來越對佛法有所覺悟?

  

——或者說,是不是自己越來越迷茫了?自己越來越不懂佛法?自己對這種佛法的經論越來越不能産生定解?我們越來越不能夠真正依法行持了?

  

  

【如理認識】:

  

——心,就是要談,能知、所知。能知的是心,所知的是外境,所知境。

  

——所知境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讓自己知道所知的境界是什麼。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所知的境界是什麼,那麼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都會變成所知障。

  

——所知障怎麼起來的?就因爲我們有煩惱。

  

——煩惱障、所知障,就這樣子一系列這麼起來。

  

[宗]:如果所知的這些境界不能成爲我們自己內心學修佛法的境界,就會變成我們自己學修佛法的障礙。反過來說,我們內心如果是具足佛法的話,那我們所知境就會變成佛法。

  

  

【顯正破邪】:

  

——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有這樣子的一種堅強的信心、善法欲、好樂心。

  

——沒有善法欲,沒有好樂心,沒有歡喜心,沒有發願,沒有強烈的願望,即便把所有的經論背得滾瓜爛熟,說得頭頭是道,那麼都是說理,在說理而已啦。

  

——在理論上面的說明而已,理論上面的敘述而已,就是在談哲學啦。都屬于哲學的範疇。

  

——不是我們內心的所緣境,不是我們內心的所知境。

  

——我們學佛法,要把所有的佛法變成我們內心的所緣的境界,和內心的所知的世界,所了知的世界。

  

——因爲所了知的是真正的佛法,因爲是佛法,所以不成問題。

  

——因爲我們內心裏邊有佛法,所以對千羅萬象的事物的認識也是非常清楚的。

  

  

2.如理辨析莫執相·不懈熏修依教行

  

【師父破斥】:

  

——所以,如果我們不是說,在這方面去努力用功,然後慢慢長時間地去熏修,你想我們學一遍《廣論》,所有佛法都通達,我們就能夠有一個怎麼樣子的功夫,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如理辨析】:

  

——那麼有時候,我們學習《廣論》,覺得一定要這個傳承啊,灌頂啊什麼東西。

  

——但是,你如果真正有這樣子一套,那麼你怎麼知道說,這個善知識以及這個學法的人是不是合格?

  

——反過來說,你如果真正是合格的話,那麼你如果受不來,你受不成,你受不好,那麼你這個罪就更重;

  

——它這樣子是一種辯證的關系。

  

——你一方面要講說,自己非常快速成就,但是你自己沒有考慮到說,如果自己做不好的話,會有更快的墮落。

  

  

【如理體認】: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自己照著《廣論》去實踐,能夠一步一步去努力用功,反而更合適自己的根機了,更容易自利利他,

  

——我們只要以一顆平常的心,根據佛法去實踐,根據《廣論》的教授去實踐,一步一步在菩提道上用功著力,體會叁寶的功德,就不會有很大的危險。

  

——甚至,我們所獲得的一點一滴功德都是非常實在的,一步一個腳印都是能夠驗證的。

  

——爲什麼說善知識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自己的條件具足,大善知識的條件具足,你有沒有那種緣份去修,我們不能把這些觀念混爲一談。

  

  

『附錄·思考題』:

  

1.所知境是什麼意思呢?所知境和所知障有什麼關系?所知障是如何産生的?

  

2.在修學道次第上,我們有哪些錯誤的安立?其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3.爲什麼堅強的信心、善法欲和好樂心對于修學佛法非常重要?

  

4.我們該如何以適應自己根器的方式來修學《廣論》呢?

  

✿ 继续阅读 ▪ 舍利弗的功德 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