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P2

  ..續本文上一頁者  常縛未曾解

   色縛于凡夫  五陰悉羁系

   生能縛于物  死縛亦複然

   今身至後世  未始不系縛

   輪回羁縛中  數數受生死

   我從彼師所  聞說如是言

   此語我耳聞  一切種智說

   一切諸結使  系縛于我心

   如牛轭所縛  我有如斯縛

   于中未解脫  雲何汝等輩

   言我從縛解  汝等于我所

   若實愛念者  當爲見啓王

   令我得出家  正見迹在前

   寂滅之彼岸  若獲如是事

   乃可名解脫  若得出家者

   便爲是離縛  真實得解脫

  爾時眷屬聞是語已。啓白于王便得出家。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羅漢。而彼罪人閉系僧坊。以聽法故尚得解脫。況故聽法。是故行人于塔寺所宜往聽法。

  (二七)

  複次病苦笃時言教不行漫現強健。所可作事宜應速作。我昔曾聞。法王阿育身遇重患。得諸財物。盡用施僧。又從諸臣索種種寶。時諸臣等不肯複與。唯得半庵摩勒果欲以奉僧。便集臣相而告之言。即于今日誰爲王者誰言教行。諸臣答言。唯有大王威德所領。遍閻浮提言教得行。王說偈言。

    汝稱我爲王  教令得行者

   將順于我意  故作如是說

   汝等作斯言  悉皆是妄語

   我言教已壞  一切不自由

   唯有此半果  于中得自在

   富貴是凡鄙  咄哉可呵責

   譬如山頂河  瀑疾不暫停

   吾雖爲人帝  貧窮忽至我

   貧窮世所畏  速疾至我所

  說是偈已。又複贊歎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複說偈言。

    富貴雖熾盛  會必有衰滅

   富貴人希樂  衰滅世憎惡

   此言不虛妄  瞿昙之所說

   我于往日時  設有諸言教

   心念而發言  言必不墜落

   鬼神奉承命  遍于四海內

   聞者鹹受用  無有違逆者

   如河沖大山  激水還回流

   衰敗如大山  遮吾都不行

   我昔有言教  無敢有逆者

   未曾有奸惡  寇難見拒違

   覆蓋于大地  無能違逆者

   男女與大小  無敢不敬從

   設有違教者  我悉能摧伏

   諸有苦難者  安慰救濟之

   病苦及貧窮  無不療治者

   我今福德盡  貧窮忽然至

   困厄乃如斯  我是阿育王

   雲何遭此苦  如阿輸伽樹

   斫根令斷絕  花葉及枝莖

   一切皆萎幹  我今亦如是

  富貴幻化不得久停。顧見傍醫而作是言。咄可惡賤富貴暫有。猶如電光。如焰速滅又如象耳動搖不停。亦如蛇舌鼓動不息。又如朝露見日則幹。曾從他聞說如是偈。

    富貴利難止  輕躁不暫停

   智者應善知  無得憍放逸

   此身及後世  宜當求自利

   若得富貴者  雖複悭守護

   百方皆毀敗  富貴猶在行

   如蛇行不直  若善觀察者

   于其強健時  宜速作福德

   若複遭病苦  心應當修福

   不必在形骸  其家親屬等

   若知必死者  己雖有財物

   不得自在施  安利獲錢財

   值遇福田處  便可速施與

   若于身強健  及己病苦時

   宜常修布施  等無有別異

   然此諸財物  唯有過患耳

   若當臨死時  親戚及婦兒

   雖是己財物  若欲用惠施

   護遮不肯與  危惙在須臾

   所願不自由

  爾時阿育王。剃發時過著垢膩衣。參差不整羸瘦戰悼喘息粗上。向于如來涅槃方所。自力合掌憶佛功德。涕淚交流。而說偈言。

    今合掌向佛  是我最後時

   佛說叁不堅  貿易于堅法

   我今合指掌  用易堅牢法

   如似融石山  求取于真金

   不堅財物中  日夜取堅法

   我今余福利  持用奉最上

   今我此福業  不求帝釋處

   及與梵果報  況複閻浮王

   以此布施果  及恭敬信向

   願得心自在  無能割截者

   得聖淨無垢  永離衆苦患

  阿輸伽王以半庵摩勒舍施衆僧。喚一親近而語之言。汝頗憶我先畜養不。取我今者最後之教。持此半果奉雞頭末寺衆僧。稱我名字。阿輸伽王最後頂禮比丘僧足。如我辭曰。于閻浮提得自在者。果報衰敗失自在力。唯于半果而得自在。願僧憐愍受我最後半果之供。令我來世得報廣大。願余人等莫令如我于最後時不得自在。爾時侍人即奉王命。赍此半果詣僧坊中。集一切僧禮僧足已。叉手合掌白衆僧言。阿輸伽王禮衆僧足。作是語已。涕泣盈目哽噎氣塞。持此半果示衆僧已。即說偈言。

   一蓋覆天地  率土言教行

   譬如日中時  遍炙于大地

   福業既已消  崩落忽來至

   爲業所欺弄  敗壞失榮貴

   如日臨欲沒  信心致禮敬

   又以此半果  用奉施衆僧

   以表無常相  示豪貴遷動

  爾時諸上座聞是偈已。慘恻不樂生悲愍心。受其半果以示大衆。而作是言。我等今可生厭離心。佛婆伽婆。于修多羅作如是說。見他衰患。應當深心生于厭離。諸有心者見如此事。誰不憐愍生厭患心。即說偈言。

    勇猛能施者  諸王中最勝

   牟梨中大象  名曰阿輸伽

   富有閻浮提  一切皆自由

   今爲諸群臣  遮製不自從

   一切皆製止  唯半庵摩勒

   于此得自在  用施于衆僧

   富有極廣大  一切得自在

   生于自高心  今日安所在

   凡愚應觀此  速疾改易心

   富利都敗失  唯有此半果

   令諸比丘僧  皆生厭患心

  時僧上座言。末此半果著僧羹中。而作是言。大檀越阿育王最後供養。何故說此一切財富悉不堅牢。以是之故。佛婆伽婆說。不堅之財易于堅財。不堅之身易于堅身。不堅之命易于堅命。檀越。應生歡喜。以不堅之財隨逐于己至于後世。宜常修施莫使斷絕。

  (二八)

  複次凡愚之人。若有輕毀于彼賢人。賢人終不生于嗔恚。得他毀罵生隨順語。我昔曾聞。有一人于其家中施設客會。多作花鬘以與衆會。衆人得鬘皆戴頂上。有一賢者極爲貧悴詣客會中。次得花鬘不著頭上以置傍邊。衆人皆言。此人貧窮欲賣此鬘。是以不著。時優婆塞聞是語已。答言實爾。我若賣時。極得貴價。然後當與。即說偈言。

   如昔日須鬘  本曾賣一花

   九十一劫中  天上受快樂

   今日最後身  得于涅槃樂

   如似放牛女  以臭惡草花

   衆人所不喜  女人賣此花

   得生忉利天  如彼女所賣

   我今欲向佛  亦欲賣此花

   能發如是心  希有極難值

   如此賣花者  叁界中無比

  爾時諸人問優婆塞。誰能少施獲大福報時優婆塞語衆人言。今當爲汝說善堅法。花鬘萎幹便即棄舍佛舍王位如棄萎花。即說偈言。

   佛舍轉輪位  如棄萎花鬘

   七覺嚴其心  清淨無垢穢

   莊嚴悉已備  安用是花爲

   但我專精心  以鬘施佛塔

   今我賣上佛  世間無倫疋

   如是法商主  終無貧窮時

   此賣最爲勝  名稱有功德

   我今持此花  欲以供養塔

  (二九)

  複次譬如幻師以此陰身作種種戲。能令智者見即解悟。我昔曾聞。有一幻師有信樂心至晝闇山。爲僧設食供養已訖。幻屍陀羅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于大衆前抱捉此女。而嗚唼之共爲欲事。時諸比丘見此事已鹹皆嫌忿。而作是言。此無慚人所爲鄙亵。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時彼幻師既行欲已。聞諸比丘譏呵嫌責。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支節挑目截鼻。種種苦毒而殺此女。諸比丘等又見此事倍複嫌忿。我等若當知汝如是甯飲毒藥不受其供。時彼幻師而作是言。爾衆比丘見我行欲便致嗔忿。見我斷欲殺彼女人複致嫌責。我當雲何奉事衆僧。時諸比丘見其如是。紛纭稱說擾動不安。爾時幻師即捉屍陀羅木用示衆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于彼木中有何欲殺。我欲安于衆僧身故設是飲食。欲令衆僧心得安故爲此幻耳。願諸比丘聽我所說。豈可不聞。佛于修多羅中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我今爲欲成彼語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無壽無命。識之幻師運轉機關。令其視眴俯仰顧眄。行步進止或語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實無我。即說偈言。

   先觀彼相貌  想像起倒惑

   橫生女情想  入于欲網罥

   深實觀察者  知身都無我

   如彼善幻師  以木爲女人

   意行于顛倒  愚謂爲衆生

   于此幻僞中  妄起男女想

   智者善觀察  陰界及諸入

   緣假成衆生  分分各別異

   和合衆分故  能作于諸業

   諸行無男女  亦無有壽命

   色欲及細滑  威儀並處所

   如此四種欲  回轉嬰愚心

   一切智亦說  幻僞欺世間

   如彼幻網中  化作諸色像

   生死網亦然  現五道差別

   憂喜與嗔忿  愁惱及鬥诤

   如彼衆擾亂  猶如鬼遍身

   心起諸作業  同彼鬼無異

   從心起于風  因風造作業

   衆生見造業  種種諸色像

   于此業行中  起威儀形色

   不解其容止  便橫計我想

   此身名機關  脂髓皮肉發

   叁十六物等  和合以爲身

   愚者計衆生  而實無宰主

   但以風力故  俯仰而屈伸

   以依于心故  則能起五識

   然此心識者  念念皆遷滅

   愚者起癡覺  計此身有我

   口業若幹種  身業亦複然

   言笑及威儀  皆如幻所作

   此中無有我  用離宰主故

   而斯虛僞法  無壽無知見

   妄起于想像  陷沒諸凡夫

  如彼幻師所說之事真實無異。時諸比丘聞其說已皆得見谛。是故當知諸法如幻。能知是者。則便能斷諸行之源。

  (叁○)

  複次施戒及論其事淺近。善根熟者能樂深法。我昔曾聞。有阿育王初得信心數請衆僧。入宮供養日日聽法。施張帳幕遮諸婦女而使聽法。時說法比丘以諸婦女多著世樂。但爲贊歎施戒之法。有一妓女宿根淳熟。不避王法分受其罪。即便撥幕到比丘所。白比丘言。佛所說者唯有施戒更有余耶。比丘答言。姊妹。我意不謂乃有如是利根之人。故作此說。若欲聽者當更爲汝說諸深法。告女人言。佛說一切世間所未聞法。所謂四谛。即爲女人分別說之。女人聞已得須陀洹道。爾時女人作如是言。雖違王法得大義利。即說偈言。

   聞說四真谛  法眼淨無垢

   以此危脆命  貿佛法堅命

   假設于人王  今來害我者

   我以得慧命  終無悔恨心

  時諸宮人見此妓女幹冒王法。心懷戰懼恐同其罪。時此妓女見是事已。手自執刀到于王前。五體投地伏罪請死。複說渴言。

   王製極嚴峻  無敢違犯者

   我爲聽法故  冒犯分受死

   我今渴于法  冒突至僧所

   如春熱渴牛  求水不避杖

   突入清流中  飲足乃還歸

   大王應當知  佛法難聞值

   譬如優昙花  難可得值遇

   叁界大真濟  所說諸妙法

   我得聞斯說  雲何不欣樂

   其所說法者  乃實是燈炬

   滅結大鼓聲  天人之橋津

   又聞解脫鈴  歡喜娛樂音

   菩薩于昔日  苦行勤求法

   投岩及割肉  以求無上道

   既得爲人說  甚難可值遇

   我得值斯法  雲何不聽受

   此身如聚沫  芭蕉及泡焰

   四大蛇纏擾  今斯法施會

   難可得聞值  何惜鄙穢身

   而當不聽法  而此危幻身

   雖複能進止  顧視諸威儀

   來去及坐臥  看示及語言

   實非是衆生  而作衆生想

   種種諸威儀  一切皆如幻

   不久當散毀  舍棄于冢間

   屍骸同木石  烏鳥所殘食

   雨漬令腐敗  猶泥人毀壞

  爾時彼王聞斯偈已而告之言。汝能至意聽如是法。今證何事。妓女即說偈言。

   今不覆藏時  我宜當實說

   已證須陀洹  應發歡喜心

   至心而善聽  我今自見法

   終不隨他信  心無有疑網

   已閉叁惡趣  生死作邊際

   我已離有獄  于六十二見

   牢縛今已解  不久當遠離

   趣向甘露城  十力坊所道

   陰界及諸入  我悉如是見

   觀身如蛇箧  陰如拔刀賊

   欲如怨詐親  諸根如空聚

   六塵破村賊  陷下之愛河

   已悟如斯事  求彼安隱處

  王聞是已于佛法中倍生敬心。而作是言。嗚呼佛法。大力世尊厭生死道。嗚呼佛法。有信向者皆得解脫。何以知之。女人淺智尚能解悟。過六師故。我今向阿耨多羅調禦丈夫坊處生歸依心。南無救一切衆生大悲者開甘露法。男女長幼等同修行。即說偈言。

   若謂女人解  名爲淺近者

   諸余深智人  敬尚方能悟

   如是甚深義  爲智所敬者

   乃是牟尼尊  最勝正導說

   所說之妙法  聞者極欣樂

   專念而攝心  能令不放逸

   所說不爲論  亦不爲摧滅

   外道諸語論  一切自破壞

   不曾自稱譽  名聞遍世間

   雖說實功德  不名自稱譽

   威德雖熾盛  湛然具寂滅

   既具一切智  不恃而自高

   所作雖勇健  而複善調順

   解脫諸矜高  然複不鄙劣

   說法久流布  無能譏呵者

   無害者所說  種種多差別

   然諸一切人  無能說其過

   言說雖豐廣  無有厭患者

   所說雖同俗  而理出世間

   善逝之所說  文字世流布

   然常未曾有  化度恒新異

   如是妙言論  無不合掌禮

   誰不贊世尊  善論大師子

   譬如春夏時  陰晴皆益物

   佛語亦如是  多種利衆生

   能去衆人疑  對治善宣釋

   能令離叁有  顯示安隱處

   亦能令衆生  或喜或驚怖

   亦能令稱適  亦能使悲感

   亦能得利悅  滅結所說法

   真實是神變  應說者必說

   不惜人情意  所說雖剛粗

   然不違法相  最勝智慧者

   如似大海水  初中及邊際

   等同于一味  佛法亦如是

   初中後皆善  聽之悉清淨

   明智聽彼語  勇捍意滿足

   聽聞此語已  不樂外典籍

   言辭悉具足  才辯甚美妙

   亦不自矜高  所說不怯弱

   一切中最勝  顯著義具足

   實是一切智  外道體義少

   以智莊嚴辭  言辭極美妙

   然無有義味  谄僞邪媚說

   世間大愚闇  執汝之法炬

   入于真谛處  如入己舍宅

   善逝諸弟子  我能得擁護

   諸大弟子等  善調伏諸根

   彼所說弟子  我今言深信

   于諸大衆前  稱宣說是語

   從今日已去  聽諸釋子等

   經常入我宮  從今日體信

   沙門釋子等  自恣聽入宮

   能以甘露法  滿足女人心

   女心既寂靜  趣于解脫處

   是故常應聽  甚深四谛義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