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爲何
智明法師
佛經常言到: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智爲能度。
信就是信仰,對佛、菩薩的信任與景仰,更是對自身佛性的信任與開啓。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說自己信佛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真正能夠理解信仰內涵的不多,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爲人處事、待人接物上能夠體現信仰所帶來的氣質和涵養就更少了!
那麼信仰更具體一點是什麼呢?
我想:
信仰應該是一種行動,一種向佛、菩薩學習的行動。
信仰應該是一種善根,一種與生俱來的爲善根性。
信仰應該是一種虔誠,一種發自內心的恭敬和誠意。
信仰應該是一種信任,一種毫無懷疑,全心全意的信任。
信仰應該是一種景仰,一種高山仰止的崇敬。
信仰應該是一種責任,一種自利利他的責任。
信仰應該是一種布施,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與奉獻。
信仰應該是一種度量,一顆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胸懷。
信仰應該是一種覺悟,一盞爍破千年暗的燈。
信仰應該是一種忍辱,一種難忍能忍的定力。
信仰應該是一種慈悲,一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感同身受的同情心。
信仰應該是一種忠誠,一種堅貞不渝的皈依。
信仰應該是一種孝敬,一種以叁春晖報得寸草心的返哺之心。
信仰應該是一種感恩,一種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答。
信仰應該是一種道德!一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高尚情操。
信仰應該是一股力量!是一股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的精進力量。
信仰應該是一股浩然之氣!一股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信的浩然之氣。
……
當然信仰也可以說是一種境界!是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在滿地枯骨的沙漠上發出“甯往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生”的誓願;是南宋法常和尚“一笑寥寥空萬古”的豁達;是弘一法師“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余何適,廓兒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平淡……
信仰還是一種心,一種言談舉止無虛假的正直心,待人接物無谄曲的平常心,爲人處事無高下的平等心。